近日,一個名為《穿越故宮來看你》的創意H5在微信朋友圈刷屏。H5的主人公是明成祖朱棣(年號永樂),畫面中朱棣戴著墨鏡,一邊跳舞,一邊說唱,還不時自拍並將照片發至朋友圈,引來一片點贊和留言。
將歷史文化與現代社交有機結合,《穿越故宮來看你》可謂創意十足。其刷屏式的傳播,也足以表明大眾對這一做法的認可和喜愛。西南大學講師、史學博士李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文化創意產品試圖用通俗有趣的方式呈現歷史,特別是作為國內頂級文博機構,故宮能夠以更平民化的方式展示館藏,這是很難能可貴的。”
他還指出:“這也意味著更多的責任,承載著觀眾的更多期盼。因此,更應當以高標准來制作產品,低級的史實錯誤容易給觀眾帶來誤導,也可能會降低文化產品的格調。”
這就涉及如下問題:當歷史常識與娛樂元素結合時,是否意味著歷史真實性不再重要?在娛樂化手法下獲得廣泛傳播的歷史,如果存在史實錯誤,是不是反而適得其反?
事實上,如果從考據學的角度來看,在朱棣的“朋友圈”中,存在不少史實問題,值得商榷。
皇帝的“朋友圈”是啥樣的?
暫且不論史實是否有誤,先來看看點贊留言的都有誰。皇后、昭獻貴妃、庄妃、太子,一色的皇族成員,高貴之氣自不待言﹔太師、左丞相、右丞相、刑部尚書,都是官居一二品的大員,權力同樣不言而喻。
少詹事、左贊善,都是詹事府的官員,前者正四品,后者從六品。雖然品階不高,但卻不容輕視。詹事府,是專門輔佐教導太子的機構,而太子是將來的皇帝,所以能取得這兩個官職,未來就有望成為帝師。再者,詹事府官與翰林院官是相通的,還參與考錄進士、纂修前朝實錄,而這些都是將來入閣升任大學士的政治資本。所以,這兩個官雖然小,但政治前途不可限量。
點贊者中,還有兩個以真名出現的人物——於謙和王紱(H5中訛為“王鈸”,詳見后文)。於謙是明代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對明皇室有再造之功。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全軍覆沒,本人被生俘。遠在北京的朝廷議論紛紛,甚至有人提議南遷,以躲避瓦剌的進攻。當時的兵部侍郎於謙力排眾議,立郕王朱祁鈺(英宗之弟)為皇帝,重建明朝廷政治核心,並擊退瓦剌。
不難看出,出現在朱棣朋友圈中的人物,都是皇親國戚、達官貴族。但問題在於,這些人“齊聚”朱棣朋友圈,卻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妥。
時空上的錯位
史家鄧廣銘先生曾提出研習歷史的“四把鑰匙”,分別是:年代學、目錄學、歷史地理和職官制度。由於朋友圈裡的內容未涉及目錄學和歷史地理,下文將從年代學和職官制度兩方面探討朋友圈中存在的問題。
建文4年(1402年),朱棣登基即位,以次年為永樂元年,共在位22年,永樂22年(1424年)病逝。因此,朋友圈中的時間可以初步限定為1402~1424年間。王妃徐氏在朱棣即位當年被立為皇后,永樂五年(1407年)病逝,而太子朱高熾永樂元年(1403年)才被立為太子,由於皇后、太子同時點贊朋友圈,因此時間可以進一步限定為1403~1407年間。
時間確定后,問題就來了。據《明史·后妃傳》,昭獻貴妃王氏永樂7年(1409年)被封為貴妃,永樂18年(1420年)去世。而根據上文限定的時間范圍,王氏當時是不可能以貴妃身份點贊的。
雖然在土木堡之變后成為朝廷的中流砥柱,但永樂年間的於謙還是個無名小卒。史載於謙永樂19年(1421年)中進士,同理,在皇后、昭獻貴妃等人點贊的朋友圈中,是不可能見到於謙的身影的。
H5中,朱棣的朋友圈裡有“皇貴妃”出現,然而這一稱謂的出現卻不符合史實。史料記載,明代歷史上第一位皇貴妃是朱棣之孫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孫氏,孫氏在被冊封為皇后之前曾被封為皇貴妃。明代萬歷年間的沈德符著有《萬歷野獲編》一書,其中記載,“內廷嬪御,尊稱至貴妃而極”,“然二祖(朱元璋、朱棣)及仁宗(朱瞻基之父朱高熾)朝,尚未有‘皇’字”。由此看來,朱棣的朋友圈中出現“皇貴妃”,是不合史實的。此外,戴著VR眼鏡的女子,出自《雍正十二美人圖》,並不屬於明代的朱棣。
官職上的紕漏
還是昭獻貴妃,“昭獻”二字乃王貴妃死后追贈的謚號。朋友圈中,卻出現在點贊者中。人既已死,如何點贊?因此,即使不考慮上述時間因素,該點贊者也應該是“王貴妃”,而非“昭獻貴妃”。
朋友圈中出現的“太師”“少傅”同樣存在問題。
據《明史·職官志》,“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可以說,榮列三公三孤者,已位極人臣。但關於公、孤官,明史中有一條重要的記載:“建文、永樂間罷公、孤官,仁宗復設。”在該句之后,還有一行小字:“永樂二十二(1424年)年八月,復置三公、三少。”
這兩句話有必要解釋一下。建文(1398~1402年)、永樂(1402~1424年)年間,朝廷未設三公、三孤官,直到永樂22年(1424年)農歷八月,仁宗朱高熾(朱棣之子)即位后,才重新設立三公、三孤。由此可知,朱棣的朋友圈中是不會出現“太師”“少傅”的。
洪武13年(1380年),朱元璋誅殺胡惟庸,並廢除了延續千年之久的丞相制度。洪武28年(1395年),朱元璋再次敕諭群臣:“國家罷丞相,設(五軍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以分理庶務,立法至為詳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立者,論以極刑。”如此看來,朱棣的朋友圈同樣不可能出現左、右丞相。
點贊者中,還有一“庄妃”。然而,據筆者檢索,在朱棣的后宮中,並無封“庄妃”者。有明一代,生封“庄妃”者,有英宗庄妃趙氏、穆宗庄妃劉氏、光宗庄妃李氏﹔死后追封“庄妃”者,有世宗未封的宮御杜氏。因此,庄妃點贊朱棣朋友圈也不合理。
另外,在點贊人群中,有一人名為“王鈸”。據《穿越故宮來看你》制作團隊解釋,之所以置入此人,是因為他是明朝一位畫家,與H5宣傳的“表情大賽”是相關的。然而遺憾的是,在永樂年間名噪一時的畫家名為“王紱”,而非“王鈸”。史稱此人“博學,工歌詩,能書,寫山木竹石,妙絕一時。”永樂初年,王紱因書法得以舉薦,召入文淵閣,后被授予中書舍人一職。H5中,點贊之人為“王鈸”,當為訛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