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地質筆記》: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教科書

朱永新

2016年07月26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教科書

  《溫家寶地質筆記》 溫家寶 著 地質出版社

  溫家寶手稿

  西插山頂的冰川

  【今日書評】

  去年年末,我收到了溫家寶同志寄來的《溫家寶地質筆記》一書的清樣。為了讓這本書更嚴謹更適合年輕人閱讀,他謙遜地征求了部分專家的意見,我有幸先睹為快。沒有想到,本來以為會是一本比較枯燥難讀的地質筆記,竟然讓我這個外行愛不釋手,連夜細讀。

  這本書有著筆記所特有的現場感,翻開書,仿佛跟隨著他的腳步走進了祁連山,邁進了地礦部。但是,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地質筆記。在描寫地質工作的字裡行間,也記錄著他青年時代的生活點滴。品讀著他成長的經歷與感悟,讓人鮮明地感受到一個青年知識分子純真的報國情懷,求實的科學精神,不畏困難的生活勇氣﹔看到一位管理干部務實的工作作風、縝密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方法。

  我想,對於我這樣非地質專業的普通讀者而言,《溫家寶地質筆記》更是一本教科書。它是年輕人成長的教科書,告訴人們,偉大始於平凡,理想創造輝煌。它也是知識分子成長的教科書,告訴我們,科學沒有捷徑,堅持才有奇跡。這本特別的“教科書”,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益良多。就我個人而言,最讓我感動的是兩組關鍵詞:理想與行動、閱讀與反思。

  理想與行動

  理想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是一個人前行的重要力量源泉。從生命敘事的角度來看,理想往往是人生命的自我鏡像,是人對於目標的重要追尋。他就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情懷的人。我們從書中可以看到,早在北京地質學院讀書期間,他就多次參加野外教學實習,與老鄉們同吃同住,當時就立下了志向:“一生將以高山為伴,不斷探索和追求,努力攀登科學高峰,做個有益於人民的人。”1968年初,他結束了8年大學生涯,來到了甘肅祁連山地區從事野外地質考察后,在環境惡劣、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在1970年5月18日的日記中他寫道:“現在,同事們都在打扑克。我不願在那上面多費時間。我想,隻有把別人玩耍的時間,都用於工作和學習,才能彌補我資質的不足,才能不空耗生命,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事情。”1979年3月21日,他在日記裡摘抄了愛因斯坦的一句格言:“人隻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意義。”行動則是理想最好的伙伴。理想的實現需要不懈的行動,需要堅守的力量。他不是一個坐而論道的人,不是一個空頭的理想主義者,而是一個行動著的理想主義者。他時刻用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的理想來對照自己的言行。

  在祁連山野外考察的那些日子裡,他經常要“順著深溝爬至山脊,直到冰雪覆蓋的地方。因為深溝切割,岩石露頭、層理變化、岩漿侵入、構造形態十分清晰,宜於觀察,溝兩側的地質狀況也便於對比”。在野外觀察時,他十分細心,一絲不苟,“為了定一個點,有時要跑一兩個小時的山路,從不敢馬虎”。當時,在行內有“遙測點”的說法,即根據遠遠看到的地質現象加以描述,並根據觀察點附近的地貌特征在地形底圖上定點了事。但是,他從未定過一個遙測點,他說︰“我的良知不允許我那樣去做。我決不能偷懶,否則我將痛苦不可釋。哪怕多爬一兩個小時的山,我也要到實地進行觀測,認真地記下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1980年,已經擔任處長的他沒有陶醉在“少年得志”的“虛榮”之中,他在日記中說,如果只是過過小日子,參加參加會議,批閱批閱文件,工作和生活缺少目標,就會“空費精力,磨人生命”。正是清晰的人生理想,照耀著他前行,讓他的行動分外執著。一路走來,他不彷徨,不動搖,從祁連山走到蘭州,一直走到共和國總理的舞台。難怪他在這本書的前言中說:“這本書是我用雙腳走出來的。”

  閱讀與反思

  如果說理想和行動是成長教科書的上編的話,閱讀與反思則是這本成長教科書的下編。理想與行動是生命敘事的方向,而閱讀與反思則是專業成長的基石。

  對照他的閱讀學習生活,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感到汗顏。1968年他遠赴甘肅工作時,隨身攜帶的四件行李中,有兩件是裝滿書籍的小木箱。在地質隊的時候,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學習計劃,每個冬季自學一門學科,包括物理、化學、歷史、文學、外語等。他還從微薄的工資中省下錢來,買了許多書,其中有《中國通史》《史記》《漢書》《資治通鑒》《劉禹錫詩文選注》《王安石詩文選注》等。1974年的五一勞動節,他和往常一樣,把別人玩耍的時間用於閱讀,“手上的書不夠,就反復讀幾遍”。一本魯迅的《吶喊》,他讀了三四遍,為了增進記憶,他甚至抄書。這一天,他讀的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時隔兩個多月的7月17日的日記中顯示,他一方面讀專業的地球化學著作,“很想從地球化學方面總結一下鐵礦賦存的規律”,一方面在讀《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980年夏天,年近40歲的他還報名參加了職工業余英語學習班,每周三個晚上上課。

  在這本書的第四部分,專門收錄了他的一部分學習筆記,如閱讀《馬克思傳》《中國通史簡編》《貞觀政要》等書的文史學習筆記、閱讀地質力學的學習筆記、閱讀《板塊構造述評》的學習筆記、沉積變質鐵礦特征的學習筆記、海相火山岩及其鐵礦床成因的學習筆記、閱讀《變質作用研究的發展動向》學習筆記,以及關於能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等方面的大量學習筆記。他告訴我,那些年的地質筆記大約有420萬字,而且許多已經丟失了。看著書中影印的那些密密麻麻、一絲不苟的字跡,讓人震撼與感動。

  閱讀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寫作與反思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他是一個善於反思的人。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寫日記的他,一直堅持記錄自己的生活與思考,不間斷地與自己對話與反省。如1979年,37歲的他在7月24日的日記中寫道:“坐在家中,靜靜地回憶三十七年的道路,思考著未來,用得著一句話概括,還是那顆倔強的頭顱,還是那顆赤誠的心。三十多年的歷程可以說是一帆風順,這並不好,容易滿足,而且經不起波折。我准備后三十年不折不撓,逆水行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遠大的目標,還得從點滴做起。對生活仍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無論多大的壓力,不要中斷學習和工作。”

  在工作日記中,他也有大量對於改進工作的研究與思考。如1982年11月15日到18日,他在陝西省地礦局召開座談會時發現了中年技術骨干存在的問題,表示要“下決心為中年技術骨干辦幾樁好事”。他發現當時培訓工作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技術骨干應該培訓的人員得不到培訓,而培訓的往往是不能工作的,培訓出來也不繼續從事所學工作的”,等等。這樣的反思,對於提高工作效率,及時改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983年的元旦,溫家寶沒有回家,他在這一天的日記裡寫道:“外面是進行著的元旦之夜,爆竹畢畢剝剝地響著,而部辦公大樓是這樣的靜,靜得隻聽到日光燈發出的響聲。我默然坐在辦公桌前,回想著過去走過的路程,思考著未來。”他記錄了這個夜晚思考的結論:“活著一天就要奮斗一天。”

  因為一個人這樣不懈的奮斗,才誕生了這樣一本成長教科書。在這本書裡,他把四個章節取了四個標題:

  夢裡常回祁連山,

  情系地礦思隨行。

  踏遍群山覓真知,

  積累知識為人民。

  這首小詩,無疑也是他的人生寫照。這樣的書,不是傳記勝似傳記,比一般的傳記更有說服力,更能夠撼動人心。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他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有了這樣的成長教科書,有著類似更多的人生教科書,我相信,將會有更多年輕人、更多讀書人,在同樣的路上繼續走下去。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廣西花山岩畫、湖北神農架申遺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申請文化遺產、湖北神農架申遺自然遺產,分別成功入選。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
廣西花山岩畫、湖北神農架申遺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申請文化遺產、湖北神農架申遺自然遺產,分別成功入選。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