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盜墓筆記》小說問世十周年,即將於明日上映的同名電影可以說是獻給讀者最好的禮物。昨日,《盜墓筆記》導演李仁港、原著作者兼編劇南派三叔攜主演鹿?、王景春、馬思純亮相上海,針對粉絲最擔心的“電影能夠多大程度還原小說”的問題,南派三叔表示在寫劇本時首先遵循的是小說的世界觀,“大概一半是小說內容,另一半是全新的東西”。而讓現場粉絲尖叫連連的鹿?,維持一貫的“傻?子”形象,“吳邪那種樂觀、勇往直前不回頭的性格,很像我”。
故事能否翻轉網劇低口碑
去年,《盜墓筆記》 網劇兩集“先導集”一小時內破4000萬點擊率,並在隨后48小時內達到1.43億的總播放量,創下當時網劇點擊率的播放紀錄。
然而超高的播放量並不與作品質量成正比,這部豆瓣評分僅3.7分的網劇引發粉絲狂風暴雨般的吐槽,爭論焦點大多集中在故事和特效上。
有了前車之鑒,粉絲最為關心的自然是電影版能否完美再現小說中奇幻詭異的盜墓世界。根據目前官方發布的資料,電影主要改編自該系列《蛇沼鬼城》和《藏海花》兩部,主要講述一位落魄作家為了寫作素材,尋訪到了古董鋪子老板吳邪,吳邪為他講述了自己第一次隨家族探險、發現當年周穆王與西王母求長生不死之術真相的難忘經歷。
因為當初網劇的“不著調”,三叔被罵了整整一年,這次他謹慎地表示,自己寫劇本完全遵循小說的世界觀,劇本不覺得和原作有什麼不同,“就是感覺在看同一系列的最新小說”。
劇本初稿要拍四十多小時
雖然小說寫了那麼多年,但南派三叔卻是頭回當編劇,光籌備創作劇本就花了兩年多時間,“這一次算是放棄了作家身份,專心當編劇,因為這兩個工種沒辦法共融,創作方向完全不一樣”。他也坦言,自己這個外行一開始沒找到方向,有很多“異想天開”的想法,“當時劇本第一稿出來,成片估計要有四十多個小時,導演就吐槽我,說這是要拍一輩子啊”。擅長在小說中“挖坑”留懸念的三叔還透露,由於電影劇本完整性的要求,他既沒在電影裡挖坑也沒有填坑,“但其實我一直有在網上寫小說填坑,現在兩百三十多個坑大概填了六分之一,之后會出版一部短篇集”。
導演李仁港做美術指導出身,曾憑借《三國志之見龍卸甲》和《鴻門宴》 兩次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在《盜墓筆記》開拍前,李仁港和制作團隊設計描繪出上百張墓宮場景,每一處機關設置,每一個道具、壁畫的紋理內容,都力求展現“真盜墓”的氣質。針對之前備受網劇“五毛特效”折磨的影迷,南派三叔曾回應“影版特效至少一塊五”,而李仁港則表示,這是一個故事好看、特效又牛的作品,“這個版本是青春氣息最強的,我們兼顧了盜墓元素和戲劇感”。
年輕演員“吃土”沒二話
之前主演《重返20歲》、《我是証人》等幾部影片的鹿?,雖然人氣爆棚,但在電影界還算是新人。此次他飾演的主角吳邪是一個對古墓充滿好奇、無畏勇敢的天真小少爺,當被問到如何評價自己的演技時,鹿?謙虛地表示從周圍人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在拍攝現場,無論是場景的還原度還是人物的狀態都感覺特別真實,因為大家都很真,所以我給出的反饋也很真”。
鹿?還透露,拍戲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天都在“吃土”,“片場灰塵很大,一脫,鞋裡面全是沙子”。而在一眾演員中稱得上是“老戲骨”、和鹿?第二次合作的王景春,大贊年輕演員的吃苦精神,“他們都特別棒,吃土、挨打、吊威亞,任何事情都不在話下,從來沒人抱怨。大家可能覺得年輕演員有些嬌氣,容易抱怨,但在我們劇組沒有這種情況”。(陸乙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