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一部大型電視專題片《話說長江》創造了萬人空巷的奇跡,迄今為止還保持著紀錄片收視率的“神話”,而在其中擔任主持人的陳鐸也因此名滿天下,他以銀發飄逸的哲人形象和情懷古今的詩人風採,在幾代中國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已經77歲的陳鐸早已淡出熒屏,但是他一直沒有離開自己熱愛的朗誦事業,依然活躍在各種舞台上,在馬不停蹄的演出活動中,保持著良好的精神和身體狀態。
依舊一頭白發 喜愛鮮艷著裝
在老藝術家中,陳鐸的採訪是比較難約的,不是他不願意接受採訪,而是他的日程實在很滿,而且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陳鐸的夫人希望他的工作安排一天不超過兩個,但是經常有破例的時候,比如記者採訪陳鐸的這一天,他中午參加《為你讀詩》音樂朗誦會的走台,下午到紅劇場擔任曹燦杯全國朗誦大賽頒獎嘉賓,之后又要趕回自己的工作室處理工作,採訪隻能見縫插針地進行。
陳鐸最具標志性的個人特征是他那一頭沒有一絲雜色的白發,這頭白發曾被認為是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后公眾人物追求自然的標榜,再加上他高大魁梧的身材,戴著一副細邊眼鏡,渾身散發著儒雅的學者風度。如今77歲高齡的陳鐸,依然保持著這樣的形象和氣質,記者見到他時他身穿一件黃橘藍相間的條紋襯衫,越發顯得精神。陪在陳鐸身邊的兒子陳雷說,陳鐸最喜歡穿各種顏色鮮艷的條紋服裝,有時候一種樣式一買就是好幾件。
在老一輩藝術家中,有自己工作室和公司的並不多,陳鐸算一個。2000年成立了陳鐸藝術創作室,2005年創辦華視嘉德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這背后離不開兒子陳雷的操持。200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城市規劃的陳雷,假期從國外回來,跟著父親陳鐸到各地去演出,感覺很有意思,期間總有人拜托他聯系演員參加演出,陳雷突然發現這是一個商機,於是23歲的陳雷退學回到國內成立了文化公司。
即使現在,從國外退學回國創業也是一件需要極大勇氣的事,當時陳雷不僅痛快地做了決定,而且沒有遭到家庭的反對,也沒有后悔和遺憾過,“在國外學得再好也是給別人打工,還是自己創業更有樂趣”,陳雷說。其實讓記者更好奇的是陳雷做出這樣的決定時家人的想法,在走台間隙,記者和陳鐸聊起了這件事,“我們不是那種保守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即使做錯了,也會總結教訓,做家長的不可能始終幫助孩子把握方向,對孩子也沒有好處”,陳鐸的回答輕描淡寫,但是有這樣開明思想的家庭真的很少,而這是陳鐸家一貫的做法。
陳鐸還跟記者說了一件小事,陳雷8歲的時候,陳鐸帶他和姐姐去海南玩,陳雷看中了一副墨鏡,特別喜歡,陳鐸就買給了他,結果在三亞灣紅樹林弄丟了,陳鐸讓陳雷自己想辦法,於是陳雷決定回去找,陳鐸在確認路途安全的前提下,讓姐姐陪著陳雷去找,最終沒有找到,陳鐸也沒有再給他買,“既然喜歡就要愛惜,無關乎貴與便宜,這時候打一頓罵一頓沒有任何意義。我們沒有學習過教育方法,只是理智地去處理事情,從小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引導也會有,但最后還是由他們自己決定,並且告訴孩子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一直重視全家的體育鍛煉
當天在《為你讀詩》音樂朗誦會的走台中,陳鐸朗誦的是一篇波蘭詩作《星》,原來的翻譯陳鐸並不滿意,他自己改成了符合中國人思維和表達的語言,這篇詩歌的篇幅很短,完全可以不走台,但是陳鐸認為演出有樂器配合,有演員表演,自己參與走台效果會更好。因為舞台調度的問題,陳鐸在舞台上等了半天,他不僅沒有不耐煩,還細心觀察舞台運作,在各工種之間的配合協作方面和節目銜接上都發現不少問題。
這也跟陳鐸年輕時的經歷有關。陳鐸從小喜歡體育鍛煉,在廣播事業局上班時,大多數人都是坐辦公室,他還繼續堅持鍛煉,這給他帶來很多好處,做演員需要練功,踢腿壓腿、形體訓練、舞台表演,他都能自如應對。后來陳鐸到了廣播劇場,他的辦公室在二樓,排練在地下,他經常上上下下搬30多斤的錄音機和變壓器。在廣播劇場調燈光,兩層樓高的梯子陳鐸靈活地爬上去,一半身體攀著梯子,一半身體伸出去用手夠著擰燈光。身體的好狀態讓陳鐸在耐力、反應速度、工作壓力的承受力上都比一般人強,除了化妝和服裝,那些年什麼工種他都干過,知道每個工種的難處和特點,對舞台上的事情了如指掌,也和同事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陳鐸的攝影愛好也是在那時候培養起來的,從上世紀60年代兼職拍劇照開始,不論是演出還是旅游,陳鐸都喜歡帶著單反相機,還給很多演員抓拍過照片。陳鐸最喜歡拍人物,“人是最生動的,不同的人同時拍一個人都會不一樣,每當拍到好的表情時會特別興奮。”
得益於自己有個好身體,陳鐸從小也很重視孩子們的身體鍛煉,“很多人會猶豫讓孩子先長體力還是先長智力?我的體會是如果身體好,學什麼都有精力和積極性,於是我決定先讓孩子們長體力。我們樓下是一個學校,放學了我就讓孩子們去玩,再長大一點就成立家庭籃球隊,跟別人比賽。天氣不好沒法戶外活動了就在16平方米的房子裡,拉一根繩子,用氣球當排球去打,我們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各種機會讓孩子多活動。我家離玉淵潭近,我們經常帶孩子去玉淵潭跑步、吹風,讓他們感受多樣的氣候和環境,孩子身體能經受住考驗,今后遇到別的事情才不怕。”
當天陳鐸在走台結束后,匆匆地吃了一份盒飯就趕往東城區紅劇場擔任曹燦杯全國朗誦大賽頒獎嘉賓,在后台貴賓室聚集了田華、曹燦、瞿玄和、虹雲等眾多老藝術家,老朋友相見格外高興,奔波的疲憊也一掃而空。在候場時,陳鐸的小孫子來到后台,小家伙也要表演一個朗誦節目,他見到爺爺便一把抱住,很久都不撒手,陳雷說兒子跟爺爺的感情特別深,但陳鐸很忙平時見面少。陳鐸說,他的孫子孫女在媽媽肚子裡時就經常聽自己的朗誦錄音,出生后對陳鐸的聲音特別敏感, “他們還不會翻身的時候,一聽到我說話就馬上扭頭找聲音。”
據陳雷說,陳鐸的工作已經排到了8月底,而他保持好狀態的秘訣就是“馬不停蹄”,面對這樣一位精力旺盛的父親,陳雷都不禁在朋友圈感慨,“在炎熱的夏季依然保持著高強度的工作節奏,與其不停地勸爸爸放慢腳步,不如創造最好的機會讓爸爸與老朋友和小朋友們時時歡快地相聚,心態好,心情自然好,心情好就什麼都好。”
(記者 羅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