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何以長銷不衰近80年

2016年08月05日08:13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紅星照耀中國》何以長銷不衰近80年

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真實記錄了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革命、紅軍長征,近80年來幾近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報告文學作品。日前,譯者董樂山家屬獨家授權的《紅星照耀中國》最新修訂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在沿用原始書名的同時,集中收入了十幾幀1937年、1938年、1939年3版《紅星照耀中國》的珍貴歷史照片,書末附上了譯者生前撰寫的《斯諾的客廳和一二·九學生運動》等3篇文章,並對一些人名、地名的用法進行了統一勘誤與修訂。

據統計,該書自1937年面世后被譯為20多種文字,光中文就有《外國記者西北印象記》《西行漫記》《長征二萬五千裡》等10多種譯名版本,並不斷再版和重印,幾乎傳遍了全世界。其中,作為國內最忠實於原著的譯本,董樂山翻譯的《紅星照耀中國》自出版至今已累計發行近200萬冊。

斯諾研究專家張小鼎最近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從這本書非比尋常的出版之路可以看出,《紅星照耀中國》並不過時,它在每一代中外讀者的解讀傳播中煥發了新的活力。

令人眼花繚亂的中譯本

“我之所以興奮,是因為擺在我面前的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個跟紫禁城的中世紀壯麗豪華在時間上相隔千百年、空間上相距千百裡的地方:我是到‘紅色中國’去……”1936年,兩年多長征征途接近尾聲時,延安迎來了30多歲的外國記者斯諾,他寫下游歷“紅色中國”的所見所聞,轟動一時。

據統計,從抗戰時期到解放戰爭結束,各種版本的《紅星照耀中國》如雨后春筍般面世。

最早是1937年3月,斯諾的中國

友人、北方愛國青年王福時,與郭達、李放等人編譯 《外國記者西北印象記》,初版秘密排印5000冊,頃刻發行完畢。這是《紅星照耀中國》的雛形,甚至早於英文單行本。全書共計27篇文章15萬余字,書名很有講究,“外國記者”是擋箭牌、保護色,而“西北”,明眼人一看便知實指陝北蘇區。張小鼎說,由於當時白色恐怖嚴重,編譯者不得不巧妙採用這種斗爭藝術與策略。

此后,1938年2月,在中共地下黨支持下,胡愈之出面主持出版了又一重要版本,書名改為《西行漫記》。經林淡秋、梅益等12人分頭翻譯,《西行漫記》以實際並無社址和門牌的“復社”名義,在淪陷后的上海“孤島”秘密出版。為避免查禁,全書共12章56小節,其中第5章《長征》、第4章《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可說是全書骨骼與靈魂,書中還配有斯諾在陝北所攝的數十幀照片,另附兩張長征路線圖和西北邊區圖。雖秘密印行,但“復

社”版不脛而走,預先發售的購書券被搶購一空,短短10個月印行4版,發行5萬冊,轟動國內及海外華僑聚集地。許多讀者冒著風險爭相傳閱乃至輾轉傳抄,一些進步青年懷揣著它奔往革命聖地延安,投身到抭戰的時代洪流中。為擴大影響和攜帶方便,延安等地的出版組織把《西行漫記》的第4、5兩章分別更名為《毛澤東自傳》與《二萬五千裡長征》單獨出版,這些“抽印本”流傳也十分廣泛。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上海又出版了據美國蘭登版翻譯的兩種新譯本:史家康等人所譯《長征二萬五千裡》和亦愚翻譯的《西行漫記》,書中新增第13章6小節文字,著重介紹紅軍的游擊戰術。

“紅星”效應仍在延續,到了1979年,北京三聯書店出版了著名翻譯家董樂山的譯本《西行漫記》,全書據英國戈蘭茨公司版忠實譯出。由於以前版本涉及到所述事件或歷史人物歷史評價問題,這一版增譯了第11章中第5節《那

個外國智囊》,恢復了在英美風行一時的英文初版的歷史原貌。此外,對英文文本中個別史實錯誤及人名、地名、書刊名稱的拼寫錯誤作了不少校正。這也被業內視為該書在中國流傳數十年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嶄新全譯本,初版30萬冊很快售罄,兩年左右即發行160萬余冊。

在英美暢銷引起政界轟動

《紅星照耀中國》 的英文單行本1937年10月在倫敦面世,由倫敦戈蘭茨公司出版,1個月間連續印行5版,發行10萬冊以上,獲得了轟動性的傳播,它讓西方人首次認識了中國共產黨人,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領導人的真實形象。

3個多月后,美國蘭登書屋再版《紅星照耀中國》,大幅增加照片。下半年又推出修訂版,增寫第13章“旭日上的陰影”,精裝漆布封面,封二與環襯相連的

是一幅中國地圖,詳細畫出紅軍長征路線。封三和環襯印的是一幅中國西北地圖。甫一上市,這本書就成為有關遠東的非虛構作品類熱門暢銷書。

此后,《紅星照耀中國》陸續被譯成法、德、俄、西、意、葡、日、朝鮮、蒙等語種出版。其中影響較大的英文版本有7種,累計再版37次,截至今年6月底,全世界收藏該書的圖書館數量超過了3500家。

著名歷史學家拉鐵摩爾,曾評價《紅星照耀中國》像“焰火一樣,騰空而起,劃破了蒼茫的暮色……原來還另外有一個中國啊!”不少西方書評人紛紛撰文評論:“僅長征就使該書成為本年度最偉大的冒險著作”,斯諾“建立了本世紀一位記者單獨做到的最偉大的功勛”,它標志著“西方了解中國的新紀元”。連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女作家賽珍珠也贊嘆書中“非凡記述的每一頁都富有意義”。西方主流刊物《時代》載文稱:斯諾對“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發現和描述,與哥倫布對美洲的發現一樣,是震驚世

界的成就”。二戰中,日理萬機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不僅看完了 《紅星照耀中國》,還3次主動召見斯諾,向其征詢支援中國抗戰等問題的意見。

歷經歲月檢驗,“紅星”仍在照耀

在《紅星照耀中國》向世界傳播的近80年裡,斯諾帶給世界的不僅是一個真實的“紅色中國”,還包括大量的新聞照片、毛澤東的長征律詩、《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詞等文獻史料。中國埃德加·斯諾研究中心副主任孫華說:“斯諾對中國的深刻認識緣於他對事件本身深度地、全方位地參與。他不僅僅准確記錄了歷史,還准確預測了未來的趨勢。”

在學界看來,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依然是一部寫作精良的長篇通訊。斯諾帶著無數的好奇心向“紅色政權”提問:“中國共產黨人是怎樣的人?他們是不是留著長胡子,是不是喝湯的時候發出咕嘟咕嘟的響聲,是不是在皮包裡夾帶土質炸彈?”“共產黨人怎樣穿衣?怎樣吃飯?怎樣娛樂?怎樣戀愛?怎樣工作?”來自斯諾研究的權威機構———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的一篇學術論文顯示,1936年斯諾提交給中國共產黨人的採訪提綱,起碼包含了10多個方面的宏觀問題,涉及外交、抵御外敵入侵、對不平等條約和外國投資的看法、反法西斯等。后來毛澤東與斯諾在陝北窯洞的首次對談,很多內容即始於對這份提綱的回答,這向世界呈現了與時俱進、開誠布公的中共形象。

歷史的真實自有一番力量。恰如斯諾在1938年上海“復社”的中譯本前言中所寫:“從字面上講起來,這一本書是我寫的,這是真的。可是從最實際主義的意義來講,這些故事卻是中國革命青年們所創造,所寫下的。這些革命青年們使本書所描寫的故事活著。”(記者 許?)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廣西花山岩畫、湖北神農架申遺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申請文化遺產、湖北神農架申遺自然遺產,分別成功入選。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
廣西花山岩畫、湖北神農架申遺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申請文化遺產、湖北神農架申遺自然遺產,分別成功入選。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