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大腕在爭做“跨界歌王”的過程中盡顯本色:著急的秦海璐一屁股坐在了舞台上,劉濤跳舞帶著“女王”的氣質……
這一切都讓北京電視台的《跨界歌王》成為今夏最熱播的音樂類綜藝節目之一。最近,《跨界歌王》總導演之一馬宏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講述了明星跨界成為歌王背后的那些“秘聞”。
明星跨界先得跨過心理那道坎兒
關鍵詞:壓力 李光潔 秦海璐 王凱 郭濤
北青報:《跨界歌王》在常規賽階段,對抗性和淘汰的殘酷性都不足,現在進入半決賽和總決賽了,之后的賽制和精彩度會有更大提升嗎?
馬宏:一定會的,兩兩PK的對決。其實從一開始我們就設計過這樣的方式,但是真的挺難實現的。節目最初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怎麼能夠盡可能地說服這些明星參加比賽。一說比賽,誰都覺得要跨過“臉面”這道關真不容易,明星都有這樣的心理負擔。這次“跨界”第一步雖然步子有點大,但是沖破心理界限是挺難的一件事。李光潔說了一句話特別好,就是要敲掉自己的殼。劉濤、白百何、秦海璐,都是有光環的影后,有些偶像包袱也很正常。他們願意來參加,本身真的是克服了很大的障礙。
北青報:首期“試唱空間”的原創概念一推出還是很有新鮮感的,但是預想中應有的緊張感沒有體現出來,到后期更是“形同虛設”,是考慮到演員的抗壓能力所以后期降低了這個環節的難度系數嗎?
馬宏:和我一起擔任總導演的是愛奇藝的高級副總裁陳偉,我們和節目組經過多次探討、論証,設計了“三度空間”,分別是一層試聽空間﹔二層音樂表演秀空間,這裡要特別感謝聯合總導演宮鵬和他的團隊,讓所有80多首歌曲大秀的呈現都美輪美奐﹔三度真我綻放空間,主要以真人秀的形式呈現跨界歌手的另一面。應該說一層試聽空間確實給人一種擠壓的感覺,也可以說成“一度擠壓空間”。
它的強度或許沒有一對一PK那麼大,但也確實留下了一些懸念。我們在舞美上特意把這個空間設計得比較冷,金屬感,燈光也較暗,給人一種很強大的心理壓力。這個目的確實達到了。
比如說秦海璐第一期,她真急,急了就是一屁股蹲在那個台子上﹔還有郭濤要上去的時候興奮得不行,現場換裝,都是最自然的流露……錄制到后半程,還能夠感覺到這個一度空間的功能稍微有點擴展,比如評委會告訴歌手你應該怎麼唱會更好,甚至告訴他怎麼放鬆,而不僅僅是你能不能上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信息更擴大了。
找一個“被追殺”的音樂總監
關鍵詞:撈仔老師
北青報:剛才您說到“偶像包袱”的問題,大家也特別好奇節目是如何邀請到這些一線演員的?
馬宏:另一個重要的保障是音樂總監撈仔老師。這首先是一個高品質的音樂節目,因為有了“跨界”兩個字,某種程度上也是明星的“減壓閥”,反正我們是業余的嘛,唱得不好給自己留一個后路。可是實際上從節目一開始撈仔老師被專業歌手“追殺”,說你帶著一群業余的人搶我們的飯碗,甚至同行說我們把所謂的業余歌手的比賽做到了專業級,所以我們在專業上是有口碑的。更重要的是,撈仔老師跟很多演員有過合作,比如他就跟劉濤錄過《琅琊榜》、《歡樂頌》的插曲。撈仔本身給這些明星以巨大的支持和肯定,而且很多明星聽說撈仔老師是我們的音樂總監,也放心參加。
摸底排查看“底子”
關鍵詞:劉濤 王祖藍 白百何
北青報:邀請明星之前,會對他們的水平有一個摸底嗎?
馬宏:第一個定下來的是劉濤,劉濤本身是會唱歌的,她也參加過節目。王凱自己在節目裡也說過,在一個演唱會上唱過一次。其實,我們負責藝人統籌的鑫寶源公司對圈子裡面誰唱的怎麼樣都是有一個基本認知的。
比如李光潔是演過音樂劇的,王祖藍身為香港藝人是全能型的。他是一個另類音樂發燒友,有自己獨特的音樂品位。大家也都很清楚秦海璐有京劇的底子,姚笛有越劇的底子。
白百何確實是驚喜,她真正是學音樂劇的,但是沒在舞台上唱過歌,我覺得這裡面最“奇葩”的就是白百何。
彩排的時候,她那嗓子一出來,我們立刻覺得很震驚,聲音辨識度非常高,而且她很配合在舞台上的走位。演員就是這個好,分分鐘能夠融入到舞台上來。
藝人不能“整” 需要保護
關鍵詞:王凱 整蠱
北青報:聽說王凱為了參加這個節目,硬是在電視劇拍攝期擠出了兩天檔期,打“飛的”往返。您認為他不惜體力來參與的原因是什麼?
馬宏:邀請王凱其實很不容易。王凱本人是喜歡唱歌的,被稱為“低音炮”。他一聽這個節目就很感興趣,確實比較新鮮,難的是他的時間安排,太忙了。我們第一期真人秀是跑到雲南片場去跟拍的。
北青報: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明星之所以都很願意接受《跨界歌王》的邀請,是因為當下市場上整蠱、搞笑式的真人秀佔主流,對藝人的人氣是純消耗,而《跨界歌王》的理念和制作都是在保護藝人形象並為其加分呢?
馬宏:的確是這樣。一開始我們其實還是遇到困難,明星們不知道這個節目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有的說我就想來好好唱嘛,你讓我從這走到那,還要跳,有一點點抵觸。但是第一期錄完,他們都明白了,原來是這個樣子。尤其是第一期播完了,那更沒得說了,紛紛要求加戲。主動打電話要求上節目的明星全有了。我們老說作品說話,作品是最有說服力的東西。
享受舞台的“女王”心態
關鍵詞:女王 變裝 巴圖
北青報:能否透露演員要求在哪方面“加戲”?
馬宏:比如選歌,跨界歌手們是精挑細選,經常會有反復。大家看到的是80多首,但實際上撈仔老師自己統計了一下,一共編曲了大概123首。還有跟個人經歷有關的舞台展示,有人要變裝,劉濤也要跳舞。
比如,劉濤在演唱《一個人跳舞》這首歌時,有一個舞蹈動作是從高處往后倒,后面有一排舞蹈演員要接住她。劉濤真是膽大,錄像的時候我們清楚地看見底下舞蹈演員嘴張多大,因為大家手還沒伸出去,她就往后倒,前提是她對大家超級信任,相信我倒下,你一定會接著我,“女王”心態很強大,所以她“屢敗屢戰”。劉濤在中間的過程中是享受這個舞台的,她要盡情地去玩。
北青報:巴圖本來是首發陣容中知名度“最弱”的,但走到今天,成了《跨界歌王》最大的受益者。不過也有觀眾認為,第一期在他明確表示不喜歡穿戲服演“嬴蕩”后節目組堅持這麼設計,是為了播出效果故意“欺負”他,是這樣嗎?
馬宏:過去一提巴圖就是宋丹丹的兒子,最近才是《羋月傳》裡面的嬴蕩,我們尤其希望第一期讓他甩掉這個包袱,讓大家重新認識一個會唱歌的巴圖。
除了嬴蕩的造型,我們還有一些其他的環節,他自己沒有接受,所以就沒有形成更加引人注目的一些點。但是后來他慢慢理解這個過程。第一期過后,其他演員都知道節目原來是這樣的呈現,所以大家就開始換裝了,巴圖反過來換成他自己的西服,他自己也說我怎麼老不在點上,這是真的,因為他很堅持。到后來就徹底明白了,最極致的就是他唱《丑八怪》,連面具、刀疤傷都畫上了,那是他唱的最好和舞台呈現最好的一次。
(記者 楊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