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在那次座谈会上,习近平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吹响了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集合号。两年来,文艺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乘势前进、变化喜人,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今天,我们收集刊登习近平讲述过的他熟读文学经典、心系文艺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飨读者。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思想力量,体会到总书记那份深深的文学情缘。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刘奇葆:推动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强有力的文艺政策是助推精品创作生产的重要保障。
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精彩内容回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百姓说文艺新期待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人民网街采群众,畅谈对文艺发展的新期待。
"80后"阎肃新解"风花雪月" 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
单霁翔谈故宫从紫禁城到博物院:90岁正青春作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怎样才能真正跻身世界一流博物馆,是我们团队经常讨论的话题。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深入生活贴近农民
艺术创作、文艺作品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中国美术馆吴为山:办人民满意的美术馆中国美术馆要推出更多的优秀展览品牌,展出中国精神、民族气派、时代风格。
中央芭蕾舞团冯英:用芭蕾向世界舞台传递真善美美不是无中生有的,她不仅有源头,而且需要言之有物、触碰心灵。
国家京剧院袁慧琴:让中国戏曲,有今天的呼吸戏曲,是中国人歌唱的方式,是中国人抒情的方式。
在新时期,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为我们新时代争一口气。
作家只有进入某种生活形态中,再提笔写作,才能写出好作品。
我对“精品”一词非常敬畏,把它看成是一直在追寻的彼岸。
在市场经济时代,一部分文化产品逐渐产业化、商业化,在此过程中,我们对消费主义可能给文艺造成的损害警惕性不够。
我们有英雄的基因,我希望能唤醒这个基因。
文艺工作者努力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就是参与了民族精神的铸造。
再现了经典片段“杜梨树下”,向人民文学作家路遥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