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网>>文化>>正文

关牧村:像农家菜一样成长 多吸收大地养料

2015年09月22日09:24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天津歌舞团一级演员 关牧村(人民网唐平 摄)

【编者按】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别推出了“回望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周年·文艺名家话精神故乡”系列访谈,邀请去年参会的文艺名家,回顾一年来文艺界涌现出的新气象,分享心中的“精神故乡”。

近日,天津歌舞团一级演员关牧村做客人民网访谈。关牧村说,她是从车工成长为一名歌唱家的,这些年来一直不忘人民群众,“无论什么时候,树高千尺不忘根”。上世纪80年代初,关牧村和作曲家施光南一起奉献了一首首“高峰”式的音乐作品。对于如何打造新时代的“高峰”之作,关牧村认为:“要能够给大众一种既美又雅的感受,给人以启迪和精神上的满足。让人们觉得人间还有这么温暖的阳光,能够照到每一处角落里。”

根扎深不怕摔 谷穗满不张扬

谈起一年前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关牧村依然激动不已。关牧村认为这次会议让文艺工作者走进了春天,“尤其是习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们不能忘本,要回归人民,给人民带去精神食粮,给人们的心灵送去春风,送去温暖。让我们的文艺舞台,我们的社会能够呈现出一种新气象、新面貌。”

很多人都知道,关牧村是从一名车工成长为歌唱家的。1977年,关牧村被天津歌舞剧院录取,成为一名职业歌唱演员,多年来她始终保持着人民艺术家的本色,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基层进行慰问演出。对于文艺工作者要扎根人民,关牧村深有体会,“我从业差不多四五十年了,就是从基层走过来的。我原来在厂里当了七年的车工,下班了经常为工人师傅们演唱。无论什么时候,树高千尺不忘根,不能忘记我的最根的东西。”关牧村说,她来自于基层的人民群众,也从基层的“土壤”里汲取了无穷的养分。“这些年来,我很多的精神鼓舞都是来自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下基层能够给广大群众送去温暖、欢乐、歌声,我也能够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现在有一个流行词叫做“接地气”,关牧村便用接地气来表达了她对于自己歌唱事业之“根”的热爱。“我始终站在坚实的大地上,根扎得非常深,所以不怕摔。我要时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不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动。”多年来,许多熟悉的工人师傅一直喊关牧村为“小关”,关牧村自己也非常乐于做一个永远不变的“小关”。

关牧村常用秋天的稻穗来自勉,“你看饱满的稻穗都是沉甸甸的,低着头的,因为它不需要外在的张扬的东西。人也一样,你的内心应该是不断地学习,从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接触中吸收很多好的营养。”关牧村说,在当下的社会诱惑太多,人心难免浮躁,都想走捷径,她呼吁文艺工作者信念不能动摇,“我们那个时候真是慢慢成长起来的,像农家的粮食和蔬菜,现在都是施肥成长起来的,缺少成长的经历,缺少吸收大地的营养。所以,必要的经历还是要有的,这是必修课。我们都应该不断地从大地当中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己,才能长成大树,才能将根扎深,也不至于被风刮倒,或者来回摇摆。”

好嗓子重担子 输送精神食粮

在关牧村甜美的笑容和优美的歌声里,很多人看到了未来、希望以及很多美好的场景。关牧村则认为,观众喜欢一个歌唱家,不仅仅是喜欢她的歌声,还是喜欢她的人生经历,为人处事,只有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观众才能够打心眼的喜欢你、尊敬你。关牧村常年在基层游走、歌唱,她也收获了很多来自老百姓的拥戴和感人故事。

访谈中,关牧村首次讲述了几件让她终身难忘的故事。有一次,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慰问演出,中午要吃饭的时候,工人师傅围着要与她合影,于是她花了两个小时与大家一一合影。由于天气太热,很多人都是汗流浃背,就在关牧村专心致志签名的时候,一位工人师傅给她戴了一顶草帽,让她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满足感。还有一次在上海演出,一个老人家买了两张票,另一张给去世的老伴。老人家告诉她,老伴生前也是她的歌迷,所以买了两张票,让老伴一起来,哪怕空着座位。

“我就觉得我们歌唱家不仅仅是唱几首歌的事,能给听众心灵送去精神食粮和安慰,这种是无法衡量的一种力量。我觉得我能够为大众贡献这样一种力量,能够把有限的力量奉献给大家,很光荣,担子也很重”。关牧村说,上天给了她一副好嗓子,她一直有一种使命感和一颗责任心,竭尽所能将那些催人向上的作品,将中华民族这种闪光的东西,传承下去。

书籍中获滋养 敬佩保尔精神

习总书记曾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关牧村在其艺术生涯中一直努力遵循着这一原则。关牧村和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在民族歌曲艺术化,艺术歌曲民族化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访谈中,关牧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施光南。“我和施老师是70年代初认识的。他那时还在天津歌舞剧院,我还在工厂当工人。我在歌舞剧院的琴房里演唱了他的几首作品,他说太好了,我就喜欢这种声音,不是完全洋味儿的,也不是完全民味儿的。当时他就给了我好几首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补衣歌》、《三月茶歌》。1984年,施光南特意给我写了一首《假如你要认识我》。唱完这首歌以后,我收到了来自全国的好几麻袋的信,很多写信人都说我们想认识你”。

对于如何打造出时代的“高峰”作品,关牧村也有自己的见解。“我觉得高原多了就有高峰。其实每一个年代都有不同的优秀作品,比如80年代初,就出了包括施光南在内的这么一大批好作曲家、好作品,他们就是那个年代的高峰。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我们现在的社会变化得这么快,我们不要落后于群众,而是要引领人民群众。要有一个思想境界,一个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寓教于乐里头要包含着很深的内涵。不是光喊口号,或者是一味地去迎合,要能够给大众一种既美又雅的感受,给人以启迪和精神上的满足。让人们觉得人间还有这么温暖的阳光,能够照到每一处角落里。”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还谈到了“书籍是第二故乡”,他提出“希望文艺家要使我们更多的青年也都有精神上的故乡”。对于书籍,关牧村也是有着相当深的情结。关牧村说,在家里沏上一杯淡淡的清茶,捧上一本喜欢的书,会觉得特别幸福、安宁。从书籍中,关牧村不断受到滋养、鼓舞,一本书看下来时常会热泪盈眶。“我尤其喜欢哲理、人物传记、励志类的书。我最早接触的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在工厂看了两遍,保尔·柯察金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到俄罗斯的时候,我特地去拜访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给我的精神鼓舞无比巨大。还有泰戈尔的《飞鸟集》,都是经典的句子。”最近,关牧村则阅读了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朴槿惠的自传,并由衷地敬佩对方了不起。(整理:唐平)

(责编:王鹤瑾、陈苑)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