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网>>文化>>正文

徐沛东:不能脱离人民和时代 生活给予最好养料

2015年09月22日09:39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 徐沛东(人民网王鹤瑾 摄)

【编者按】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别推出了“回望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周年·文艺名家话精神故乡”系列访谈,邀请去年参会的文艺名家,回顾一年来文艺界涌现出的新气象。近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徐沛东做客人民网,畅聊座谈会后音乐界的新气象,并解读了他的新老代表作。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也是徐沛东一贯的创作道路。徐沛东笑称,他的作品有很强的泥土性,他自己也非常反对不接地气的创作观,“一个文艺家,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人民,将一事无成”。

文艺界树新风 浮躁现象铺张作品在减少

关于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徐沛东有着很深刻的记忆,彼时情景,甚至精确到很多细节。徐沛东还清晰地记得与会那天早上他原本打算着正装出席,可临开会前突然接到要穿便装出席,于是,他摘掉了领带,让西服配衬衫多了几分休闲和家常。“按一般的惯例,与中央领导一块儿开会,要有一个合影,可总书记没有这样做,他一个个代表亲自接见、握手、交谈、合影,这个环节我算了一下就有半个多小时。”在徐沛东看来,这次会议的氛围平实、平易。所谓平实,因为它内容非常丰富,形式非常平凡,甚至不像一个会议。所谓平易,习总书记与艺术家以交朋友的形式,亲切交谈,没有任何开场白,甚至没有一句套话。

时隔一年,再作总结,徐沛东一语以蔽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徐沛东认为,这次座谈会不仅仅是对文艺界发出了号角,同时也给今天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巨大影响。这是一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文艺界盛会。在习总书记对文艺的社会功能、对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提出一番新期望之后,文艺界的整体发展上克服了很多浮躁的现象。“那些浮华的、铺张的文艺作品在这一年中少了很多,一些大的豪华晚会,一些大的豪华包装的文艺作品,我们也见不到了。另一方面,在文艺创作上,似乎大家都在思考,怎么样去创作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些好作品。”徐沛东如此表达他的新观察。

作品有泥土性 《亚洲雄风》初衷朗朗上口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习总书记曾在文艺座谈会上劝勉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时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对此,徐沛东深有体会。徐沛东16岁进入福州军区文工团,可以说,在从艺生涯的一开始,他就在与最基层的兵打成一片。“这样一种生活,我认为还是很符合习总书记对我们的要求,即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时我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部队海岛转来转去,为他们送去精神食粮。这样的人生经历对我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以及在我整个艺术发展生涯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家创作的源泉是平时生活中的积累和感受。徐沛东曾说过,一个音乐家要写出佳作,必须扎扎实实地在生活中寻找切入点,在具体的意象中发现美的火花。“我的作品应该有很强的‘泥土性’,比较接地气。比如像写《雍正王朝》,有一句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写的虽然是历史故事,但是歌曲是唱给今天人听的,让今天人知道,得民心者一定得天下。”徐沛东说。一个人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往往能给予创作者最好养料,徐沛东反复告诫自己,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一个文艺家,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人民,你将一事无成”。

徐沛东的代表作之一、1990年亚运会宣传曲《亚洲雄风》就是这样一首群众歌曲。谈到这首传唱20多年仍经久不衰的流行歌曲,徐沛东娓娓讲述了其创作历程,“有很多文艺评论家、理论家把《亚洲雄风》分析得很伟大。一经分析,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可我当时没有想这么多,比如说它的和声进行、它的节奏进行、它的语言进行。我当时第一考虑是这首歌是群众歌曲,人人能唱上一句,旋律非常简单,反复地出现,再加上歌词‘我们亚洲’,有一种认同感和自豪感。反复,再反复,我当时的想法是一定要让它被人们记住。我没有想到大调,先是愉快的几句,再开始转,我当时没有想到那么伟大”。

不因成绩沾沾自喜 《刻骨铭心》再写和平

在文艺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还指出了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的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习总书记由此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在徐沛东的音乐作品中,“不炒冷饭”、“不走寻常路”是一大鲜明的特色。纵观其作品,从早期的《篱笆墙的影子》《亚洲雄风》,再到近年来的《爱我中华》《大地飞歌》《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等,无不在继承传统中翻出新意,从而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喜爱。

“你不能沿着人家的路走你自己的路,你要通过别人的优秀创作思想开拓你自己的路。音乐就七个音符,但它能够不断地反映人的喜怒哀乐,反映各种情绪。我们首先要尊重,再去学习、分析,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再去前行,这才是一个创作者的追求。”徐沛东说,躺在过去的成绩上沾沾自喜没有多大意思,要向前方看,前方永远有诱惑,创作者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也许到七老八十,你的激情灵感下降了,但是你仍然有这一颗心,也会迸发出意外的、很好的一些音乐乐思”。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徐沛东在年初创作了一首新作品《刻骨铭心》。这首歌,由徐沛东亲自演唱,他在歌曲中添加了很多新意,“和平不是喊出来的,是要做出来的。这首歌有我们今天的思想、今天的做法”。徐沛东进一步解释说:“我在写的过程中是含着泪的。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怎么样去看待这段历史,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文艺家要思考的。你不能没有今天的创作,不能没有今天的思想。尽管70年来留下很多优秀的反法西斯歌曲,但是今天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作为,所以写了这首《刻骨铭心》。”  (整理:唐平) 

(责编:王鹤瑾、陈苑)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