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届87岁的蓝天野
“我还没答应呢,脑子就自动进入创作状态了”——--
蓝天野谈“复出”
演出前,精神矍铄的蓝天野在后台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
生活中,蓝天野的银发往脑后梳得一丝不苟,黑色边框眼镜架在鼻梁上,却掩饰不住眼中的火花。回答问题时,他会微微欠身。说起“复出”,他还掏了真心话:“你若问我想不想复出,我还真不想……”
由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复出”后导演的第一部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前晚起在文化广场“复演”,今晚上演最后一场。全剧洋溢着莎士比亚诗句般的对白,充满韵律感,全剧呈现出发人深省的主题,充满警示性。规整细腻的结构,暗潮涌动的台词,让观众怀念起上世纪80年代才有的中外文艺同样勃兴且有机融合的盛况,以及人们对艺术怀有的敬意。
这,就是32年前蓝天野在北京人艺初任导演时,选择排演该剧的原因,也是他在2011年“复出”的原因。
食堂“鸿门宴”
蓝天野是在60岁时离休的。2011年,在离开舞台20多年之后的某一天,他接到北京人艺当时的党委书记马欣的电话,说是时任院长张和平,想请蓝天野夫妇和朱旭夫妇一起吃顿饭。蓝老爷子说起此事还不忘开玩笑:“他们想请我到北京人艺食堂吃饭,不是营养不够哈!吃饭吃到一半,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原来,导演李六乙想排演《家》。而《家》,正是蓝天野任职导演后排演的第二个剧目。广大观众可能不知道,蓝天野是在北京人艺的“导演”岗位上离休的。
“我一听就愣了”,他停顿了一下,“我离开舞台20多年的概念是,这20多年来我都没看过一出戏!”按着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他觉得自己状态还不够:“就连已经上了台,我都还没被说服。”但是,老一辈艺术家始终有着组织性和纪律性,而且,领导都特别尊重艺术和艺术家:“不干——我说不出口啊!”
理性难驭感性
上了《家》的台,“就收不住了!”蓝天野形容随后这4年就是这样停不下来的。这其中看似有一个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什么使得他变得主动了呢?有什么神奇时刻或者转折性事件吗?
这个问题,迫使他思考了3秒钟。他的答案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我还没答应呢,脑子里就不停地想我这个角色应该怎么演,位置该怎么走。就是说,脑子已经自动切换到创作状态,而且睡不着了。”换言之,他的理性判断是自己未必适合“复出”,但是他的感性思维已经飞上舞台且刹不住车了。
这种情形颇像是恋爱中才有的“明知不能爱却忍不住要去爱”的状态。蓝天野,对舞台,是真爱。说至此,他不忘提醒青年演员:“很多时候有人问我做演员要从何时进入演出状态。我想说的是,并不是从公布你担任哪一个角色开始,而是从你开始当演员的那一天起,你就要随时进入各种角色,哪怕当时也许连剧本都没有……”
出演《家》就像是一个重启键,激发了他最近4年的舞台生涯。如今,他在舞台上的挥洒,均属“这都是我想做的”。
卧薪看“本性”
《吴王金戈越王剑》,就是蓝天野1983年首任导演时的第一部剧目。这也是他当初想做的。他请好友、作家白桦写一出戏。白桦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说:“我心里有题材的,一腾出手来我就写。”他也是话剧迷,在上世纪50年代,常常在演出前徘徊在北京人艺首都剧场门口,就为了“撞大运”般“撞”上一张戏票。
吴越春秋的题材并不鲜见。卧薪尝胆的故事妇孺皆知。该剧的切入点却与众不同,因而引发更大的反思。卧薪尝胆之后呢?勾践取胜,一返暴君本色,不仅沉溺于霸主威仪之中,还横征暴敛,放逐王后,甚至赐死忠臣文种……用当下流行语“简化”剧情,就是“你行你上,然后呢?还不一样?”因而,其对时代的警醒,并没有因为时间过去了32年而“失声”。
白桦赋予该剧韵律感极强的对白。1982年底,正是在剧本朗读会之后,北京人艺所有参加朗读会的人们都一致认为,应该排演这出戏。句句内含潜台词,声声充满节奏感——如今,这样的话剧剧本也几近绝迹。
蓝天野还谈及如何定位“西施”。全剧主要男性角色都对西施有着不同程度的爱慕和遐思,并且因性格各异、人品高低而显现出不同的态度。范蠡与西施是一见钟情的,但是他当时身怀的任务是“访美”——访问美人的目的,是找一枚“糖衣炮弹”攻心吴王夫差。当西施浣纱时,被范蠡“访”到,既引出了沉鱼落雁的典故,也展现了范蠡和西施虽有天然的吸引,但是均深明大义,仍然以国家命运为重。因此,蓝天野认为:“西施虽然是数千年被选出来的中国四大美女之一,但是,她首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是江南渔村里,挽起裤腿下到水田就能插秧的劳动女性。不要神话她、虚化她,而是让她落到生活的泥土里……”
时代性,是一个“关卡”,既能评价一出剧目是否经得起大浪淘沙,也能评价一位演员是否捱得过雨雪风霜。当今大部分演员肤浅地要抹去岁月的刻痕,唯有历经很多个时代的老一辈艺术家,自然地保有刻痕,又本能地怀着赤诚。 首席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