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增破解本土歌剧“创作荒”:关键要“三贴近”--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林文增破解本土歌剧“创作荒”:关键要“三贴近”

2013年03月01日13:51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人民网记者许心怡摄)

    视频回放 文字实录 直播页面

    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 (实习生 包银辉)“《猫》、《狮子王》等音乐剧在中国为何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今天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解读西方歌剧在中国的“水土不服”现象和本土经典歌剧的“创作荒”。他说,改革开放后,外来的作品不断涌现进来,观众的选择度大了,文化的繁荣增加了我们创作的难度。

    2013年两会召开在即,人民网文化频道近期联合文化部推出“两会文化界代表委员”系列访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3月1日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就“‘高雅’歌舞剧如何走近百姓”、“中国歌剧舞剧院如何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用什么样的战略去赢得市场”、“如何让中国歌剧重新获得活力”等热点话题与网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就歌剧被贴上高雅的标签后商家将其包装成只有富人才能够享受的艺术这一现象,林文增表示:“这样的现象是不应该的,应该加以改变。”针对西方经典歌剧在中国的诸多怪相,林增文给出了更深层次的解读:“总体来讲,还是根源上的问题,媒体导向,国民素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都是要结合起来的,不是简单光看一个歌剧,看一个作品,看观众接受度和广泛度,我觉得是全方位的,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谈到近年来中国经典歌剧的“创作荒”问题,林增文认为:“主要的问题在编导、编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思路上,即如何定位的问题。我们把自己端起来,就搞成了小众艺术。关键还是要做到‘三贴近’,就像毛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讲的:文艺是为广大公众群体服务的。要为老百姓所想,产品定位才会准确。以前的《白毛女》、《在那遥远的地方》、《江姐》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随着改革开放,外来的媒体和作品不断涌现,观众的选择度就大了之后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了。实践证明,‘三贴近’、接地气的定位才是对的。”

(责任编辑:实习生 包银辉、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