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片进影院,究竟有多难?--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时效性强新闻)

艺术片进影院,究竟有多难?

2013年03月08日14:42    来源:文汇报    手机看新闻

  艺术片进影院,究竟有多难?

  昨天,本报刊登的《影院莫成文艺片的“悲惨世界”》在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如何营造多样化电影生态环境,为艺术电影开辟放映空间,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在深入采访中记者发现,上海近些年来始终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

  艺术片进影院,究竟有多难?

  能坚持多久?

  用“举步维艰”甚至“难以为继”来形容艺术电影在上海放映的现状,并不夸张。最典型的例子,当属长三角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去年年初,上海联和院线等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该联盟,长三角地区的多家商业影院加入,在不改变各自经营模式的前提下,每周拿出一到两个黄金时段的场次放映艺术片。联盟发起人之一、资深电影人顾敏告诉记者,该联盟最初一批成员中,不乏上海中心城区的热门影院,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些影院相继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远离城区的冷门影院。

  而一些电影院自发的试水之路,持续时间更加短暂。2011年7月中旬,《钢的琴》在全国公映。该片是当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的四大奖项得主,然而在大多数影院也没有逃离“一日游”或“几日游”的命运,只有位于陆家嘴的星美正大国际影城为其安排了一个月的档期。时任星美影院华东区副总经理的钱峻崖向记者回忆说,当时星美有意以此为开端,尝试拿出一个放映厅,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放映优秀艺术电影。结果却是随着《钢的琴》的放映结束,这项举措再也没了下文。

  片源在哪里?

  “片源不足,放映缺少可持续性。”钱峻崖这样向记者分析艺术片放映计划在星美的不了了之。他说,艺术电影不等于没有票房、没人看的电影,而在实际操作中,像《钢的琴》这样品质优秀、有艺术特色的影片却并不多见。片源少,观众的关注度就低,导致固定场次长期放映的作法无法制度化。

  而长三角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同样受困于片源问题。一方面是可以在商业影院放映的优质艺术电影太少,在联盟成立之初,时任联和院线副总经理的吴鹤沪就呼吁有关部门在引进片额度上向一些屡获大奖的艺术片倾斜,并实现个别地区的院线和影院有优先放映的权力,但这一期待到目前还没有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则让人有些哭笑不得:顾敏告诉记者,稍微有点号召力的艺术片野心都很大,宁愿扎堆商业放映去赌一把,也不愿意参与联盟的放映计划。

  谁来撑一把?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认为,阻碍艺术片进影院的最核心因素是经济。票价低、观众少,放映艺术电影无利可图是显而易见的。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表示,尽管影院并不指望以艺术片盈利,但当一部票房大热的影片上映时,要坚持保证艺术影片的放映空间,对于独立经营的电影院来说必然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谁来为艺术片进影院撑一把?北京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是目前内地最为成功、也几乎是唯一的一个艺术影院品牌,其运行完全依靠投资方通过其他经营项目的贴补,老板江志强不止一次表示:这个真的不赚钱。然而类似的投资方实在是凤毛麟角。石川告诉记者,正在筹建中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已经将艺术片放映纳入计划,但如果经营压力太大,恐怕也难以为继。在石川看来,艺术片进影院仅仅依靠商业运营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来源:文汇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