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案》:宫廷斗争只为仇恨更自然--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赵氏孤儿案》:宫廷斗争只为仇恨更自然

历史题材电视剧《赵氏孤儿案》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赵氏孤儿案》里的屠岸贾改变了观众的固有印象,他爱自己的妻子,爱自己的儿子,这和元杂剧里的屠岸贾不同,也和电影里的屠岸贾不同。
2013年03月22日10:05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历史题材电视剧《赵氏孤儿案》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和之前大多版本的《赵氏孤儿》相比,电视剧里的程婴淡定从容、临危不惧,很有智者的风采;同时,大反派屠岸贾则有了柔情一面,他体贴妻子,爱护儿子,乃至有观众在网上讨论,作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屠岸贾怎么忍心去杀掉别人的孩子?

  该剧导演阎建钢说,之前“赵氏孤儿”各个版本,在交代程婴为什么“救孤”方面,只突出了“忠义”这种精神,但“忠义”不是无缘无故就有的,电视剧对人物的改动、在情节方面的细化,就是为了让这种“忠义”更加根基牢固。

  没有爱,怎么会有力量?

  《赵氏孤儿案》里的屠岸贾改变了观众的固有印象,他爱自己的妻子,爱自己的儿子,这和元杂剧里的屠岸贾不同,也和电影里的屠岸贾不同。“奸臣和爱家庭一点也不矛盾,恰恰是他的私心,解释了他在政治方面的野心。如果一个人没有爱,他怎么能有力量呢?”导演阎建钢解释说。

  编剧陈文贵介绍说,在《赵氏孤儿案》人物设计方面,几位主创人员讨论了将近半年,他们给程婴、屠岸贾、公孙杵臼等主要人物设置了多种可能性。就像电视剧里赵朔和韩厥反复演练秦军、晋军的行军路线一样,他们反复“演练”了几个人物的“行军路线”。

  陈文贵说,塑造反面人物一向都是很难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会让这个人只有残暴的行为,却没有残暴的心理动因。屠岸贾爱家庭,对孩子更是寄予厚望,所以他会用尽各种方法剪除异己。“他为了寻找‘赵氏孤儿’,不惜杀掉那些无辜的孩子,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将来不受到任何威胁。”

  宫廷斗争只为仇恨更自然

  在《赵氏孤儿案》前几集里,晋国贵族赵朔和权臣屠岸贾之间的权力斗争,占了大量戏份。其中,程婴和屠岸贾之间的对话,针锋相对,更是被观众看成一种“博弈”。在之前大多数版本的《赵氏孤儿》里,并没有铺开这段宫廷斗争。

  阎建钢解释说,《赵氏孤儿案》是由一个孩子的生命所牵引出来的一系列故事,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杀婴事件,这个事一定得有政治背景。“我们花好几集来表现这种斗争,是为了让屠岸贾和赵朔之间的仇恨合情合理,也是为了让赵氏孤儿将来的复仇合情合理。”

  陈文贵说,在篇幅的限制下,包括元杂剧在内的各种戏剧,都弱化了对赵朔和屠岸贾两方仇恨的描述,奸臣就要除掉忠臣,仿佛已经是一个固定的公理,不需要解释。《赵氏孤儿案》不想这么做,它想通过之前一系列的明争暗斗,让观众清楚地看到屠岸贾和赵朔是怎样的水火不容,让屠岸贾对赵朔一家的灭门行为更加合理。

  细节中展现“忠义”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郑志良说,传统戏剧有生、旦、净、末、丑的区分,屠岸贾就是一个典型的净角,在舞台上,他只能是凶狠残暴,而不可能表现出更多的性格。

  同时,由于元杂剧《赵氏孤儿》只有四折戏,它不会把忠臣和奸臣之间的各种纠葛全盘铺开,大家看到的,就是程婴为了拯救孤儿,献出自己的孩子,至于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只能说是出于“忠义”。

  陈文贵说,一部长篇电视剧的空间比舞台要大,它可以弥补戏剧的不足。他说,正是通过对人物角色的进一步丰满,对故事情节的进一步细化,电视剧在表现“忠义”精神方面,在表现“赵氏孤儿”复仇情绪上,都会更加有力。

  “想一想,程婴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战战兢兢地抚养着赵氏遗孤,他还要想方设法保护自己已经疯癫的妻子,他自己摔死自己孩子时候的那份痛苦,也时刻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到那个时候,你会明白我们之前所展现的所有内容,其实都不是白白发力的。”

  《赵氏孤儿案》剧照。(王国强)

(责任编辑:包银辉(实习生)、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