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 古典悲剧的弑父情结--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赵氏孤儿》: 古典悲剧的弑父情结

“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寥寥几笔,有起有合,后来被元代戏剧家纪君祥改成了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并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
2013年03月25日08:51    来源:信息时报    手机看新闻

“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寥寥几笔,有起有合,后来被元代戏剧家纪君祥改成了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并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由于其经典性,之后不断被改成小说、话剧、戏曲等,最近一次的改编是陈凯歌的大银幕作品,非议颇多。如今这部则是长达四十五集的电视连续剧。

故事的内容想必许多人已经有所了解。晋国太尉屠岸贾设计干掉了自己的死对头赵朔,并且对其满门抄斩,民间医师程婴将自己的亲骨肉与赵氏孤儿赵武调包,救出孤儿之后背受着误解与唾骂的委身屠岸府,并最终将赵武训练成人,完成复仇大业。这里面有意思的地方有二。第一,程婴献子。是什么样的原因能让一位父亲献出自己的孩子去替死,导致家破人亡,妻子疯癫,被世人侮辱?程婴救下赵武表面上看是为了将来的复仇,其实是借助仇恨的力量铲除奸佞,以此换回国君的悔意以及国家的安康。这个计划看起来有些遥远,但程婴显然有把握能够成功。这就是所谓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虽然既残忍又愚昧,但以封建时代的意识形态这么做再正常不过。

其二,赵武弑父。赵武本来是赵朔的儿子,后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有意隐瞒)成了程婴的儿子程大业(听听看这个名字),再后来认贼作父,取名屠越,并在“义父”的重点培养下成长为一名青年才俊。从这里开始,复仇的高潮逐渐到来。程婴将赵武的真实身份以及当年的惨案告诉他,点燃仇恨,经过一番剧烈的内心挣扎,赵武“弑父”成功,完成“大业”。事实上,后半段的复仇戏码比之前灭门惨案更加残酷,后者只不过是邪恶力量的集中喷发,而前者的弑父过程则是对传统父权的一种斩断。在古代,除了君主,父亲的权力和威严是最大的,不容置疑,哪怕他是一个恶魔。赵武杀死屠岸贾有意思的逻辑在于,自己最崇拜的义父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一个是血脉上的父,另一个是情义上的父,最终赵武作出了残酷的抉择。

《赵氏孤儿案》在拓展剧情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前半段二十集主要讲赵朔与屠岸贾的宫廷斗争,后半段为了显得更有质感,加入了一些人物,譬如屠岸贾的亲生儿子(另一种“弑父”),以及让女主角庄姬并未死去,最终获得母子团圆。创作人员把一出古典悲剧改成了合家欢喜剧,虽然过分,但鉴于播出环境也可以接受,毕竟从整个演员配置和制作精良程度,这应该是近几年来水准最高的古装历史剧之一吧。

(责任编辑:王鹤瑾、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