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古城水门洞曾在辽沈战役中“立功”--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时效性强新闻)

兴城古城水门洞曾在辽沈战役中“立功”

2013年03月26日10:30        手机看新闻

  兴城古城墙2002年修缮时,文物部门对水门洞的周边进行了美化,出口附近修建了石雕护栏。 辽沈晚报记者 冯玉兴 摄

  平遥、荆州、南京等国内著名古城城墙都没有水门洞,可兴城古城却修筑了一处不大被人注意的水门洞。不但如此,兴城古城还特意在“申遗”文本中专门用一节文字来对此进行描述。

  昨日,葫芦岛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恺新向记者透露,兴城古城水门洞是我国现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排水设施。水门洞在古建筑用语上称为“水门”,兴城古城在历史上曾有两座水门,而规模较大的古代城墙往往有四座甚至更多的水门。

  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建城之初就有了排水设施即水门。兴城古城当时称为宁远卫城,修筑有内、外两道城墙,内城和外城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内外城墙都修筑有水门。

  “水门的用途主要是排泄城内积水。城中雨天积水随着城内沟渠流到水门洞,再从水门洞排出城外。因此光有水门还不够,古时在城内有多条沟渠辅助水门排水,遭遇大雨,水门就凸显其独特作用。”张恺新说。

  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是这不起眼的水门洞,却成了城内国民党守军的“致命缺陷”。1948年9月辽沈战役兴城战斗中,面对国民党军在城墙上居高临下的射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的攻城部队遇到一定阻力。当年9月29日清晨,四纵一个班兵力绕到东南角水门洞出口处,将国民党军设置的石块砖头等障碍物清除,而后数十名解放军从这个特殊通道冲入古城,插入了国民党守军心脏。

  记者 冯玉兴

(来源:辽沈晚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