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电影帝国背后的品牌营销野心(图)--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时效性强新闻)

007电影帝国背后的品牌营销野心(图)

2013年03月30日08:51    来源:文汇报    手机看新闻

  “流金五十年:007电影设计展”全球巡展上,男女主角穿过的华服俨然奉献了一部着装教科书

  3月28日起,“流金五十年:007电影设计展”全球巡展登陆上海。包括服装、产品设计、汽车、小器械、特效、视觉设计、异域场景在内的589件(组)电影道具等展品,带领人们全面回顾《007》走过的50年影史。

  由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影业制作的系列电影《007》无愧于世界电影史上的传奇。自1962年第一部《诺博士》诞生,至2012年上映的最新一部《大破天幕杀机》,《007》系列电影走过50年,总共推出23部。紧张刺激的剧情,6任代号为007的邦德风流倜傥、智勇双全,邦女郎们靓丽多姿、夺人眼球,同样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有片中的豪车、华服、高科技装备、遍布全球的异域景致。

  有评论认为,《007》早已不是一部简单的系列电影,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品牌营销案例。

  ◆从电影到汽车、手表、服装、旅游胜地的销售,《007》半世纪打通全产业链

  自去年起,世界各地纪念《007》五十周年的活动一浪接一浪。眼下,为期三年的“流金五十年:007电影设计展”全球巡展正将触角伸向中国。早在开展前两个月,就已在中国观众中掀起购票狂潮。

  相比电影本身,这场展览显然更为关注影片在过去半世纪引领的时尚风潮。其中,服饰可谓一大主线,谁叫詹姆斯·邦德被誉为电影史上穿着最时尚的男性角色呢,6任邦德在50年间的23部电影中的着装史,不折不扣为全世界人民奉献了一部男性着装的教科书。从第1任SeanConnery穿着伦敦著名西服定制师AnthonySinclair为他设计的单排两粒扣礼服开始,便奠定了邦德的着装基调,之后无论如何发展,邦德在着装上的优雅感、绅士风总不会令人失望。如在1995年《黄金眼》中,邦德身着由罗马的高级男装制造商布里奥尼(政治家和皇室御用裁缝)裁制的服装,既高雅时尚,同时保持了英国萨维尔街的手工制作传统,但采用了更为轻质、时尚的面料。在2008年《量子危机》中,邦德的服装由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的服装设计师汤姆·福特操刀,装扮风格简洁,但实际上出自纯手工,看起来自然得就像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展览也将《007》的经典看点——高科技装备一网打尽,像是出现在1963年《来自俄罗斯的爱情》中的带弹簧刀的靴子,开007电影秀高科技情报装置之先河;出现在1974年《金枪人》中的黄金枪,由很多小零件组装而成:一支15×1.5厘米的金笔充当枪管,8×4厘米的打火机充当枪膛和击槌,10×6厘米的烟盒是手柄和弹夹,而衬衫袖口的链扣则可变为扳机。

  于英国国家汽车博物馆举办的一场名为“动感邦德”的展览盘点起了《007》系列电影中出现过的总计50辆豪车,曾于1964年《金手指》中出现的1964年产阿斯顿·马丁DB5跑车、1937年产劳斯莱斯幻影,曾于1977年《海底城》中出现的莲花精灵S1跑车,曾于1983年《八爪女》中出现的喷气机,曾于1997年《明日帝国》中出现的宝马750iL……英国佳士得拍卖行盯上《007》系列电影中的经典道具组织拍卖,世界最大的好莱坞电影收藏品拍卖公司——历史档案公司瞄准《007》系列电影中的海报组织拍卖;洛杉矶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也即奥斯卡金像奖主办方以一场音乐晚会回顾007系列电影中的经典音乐……

  “《007》系列电影从时间上能维持半个世纪之久,证明了它在商业上的成功。它早已成为电影的一座金矿。今天谁说不拍《007》了,都有一堆人要跟你急。这事儿真就难停下来了。从商业的广度来说,它推动了一大堆汽车、手表、服装、旅游胜地的销售,并且是多年长期的销售所带来的品牌提升。这是卢米埃尔、梅里埃时期的电影人想都不敢想的情况。”电影人东方晓说。

  ◆系列电影往往投资回报率很可观,越往后发行推广成本越低

  一部电影的续集多了,便成了系列。一部电影如果拥有续集,说明其商业性的成功。尽管影视圈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好的导演永远不拍续集”,而事实上,系列电影不乏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之作,因为只有当一部电影口碑与票房齐飞,片方才会趁热打铁将其效益最大化。IMDB(目前全球互联网中最大的电影资料库)top250代表着全球影迷的最高评价。位列这份榜单前10名的影片中,系列电影占了一半,《教父》、《教父2》、《黄金三镖客》、《蝙蝠侠:暗夜骑士》、《魔戒3》,由此可见系列电影在电影史上的地位。英国卡斯商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对于电影产业而言,投资拍摄续集比另起炉灶制作类似影片更加安全,也更加能够获利。部分原因在于,续集有了初始剧集的成功作为基石,意味着面临更小的投资风险,往往越往后发行,推广成本越低,理论上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也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人们更愿意看到自己喜欢和了解的角色展开新的冒险故事。

  于是,我们看到系列电影俨然成为好莱坞的头号生意,《007》系列、《指环王》系列、《蝙蝠侠》系列、《星球大战》系列、《夺宝奇兵》系列、《异形》系列、《终结者》系列、《黑客帝国》系列、《星际旅行》系列、《罪恶之城》系列、《大白鲨》系列、《回到未来》系列、《虎胆龙威》系列、《谍影重重》系列、《电锯惊魂》系列、《变形金刚》系列、《驱魔人》系列、《科学怪人》系列、《钢铁侠》系列、《洛奇》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暮光之城》系列……

  近年来,华语电影也热衷于赶续集的班车。《画皮》、《人在囧途》、《叶问》、《太极》、《志明与春娇》、《窃听风云》等华语电影皆已步入“2”时代。有消息传出,《窃听风云3》、《画皮3》、《叶问3》等均在筹备中;章子怡继《非常完美》之后的《非常幸运》、徐克执导的《狄仁杰前传》等也均为续集。

  别以为好莱坞仅仅是为了拍续集而杠上系列电影,它们的野心其实是让电影走通成全产业链,塑造出一个品牌,最大限度激活电影外围产业。《007》系列电影就是电影业里品牌价值的最高例证。50年来,《007》的演员、导演甚至画面技术参数都一变再变,但是你仍然会追《007》,仅仅因为它叫做《007》——甚至不是米高梅的正牌《007》——比如周星驰戏仿正牌《007》的《国产007》、《大内密探008》或者恶搞正牌《007》的《王牌大贱谍》系列。

  ◆正集是金字招牌也是绊脚石,品牌的维护比建立更重要

  正片的光环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续集,观众对续集往往有着异常严苛的期待。只有当续集在正片的基础上迈出不小的步子,观众才会心潮澎湃,哪怕原地踏步,观众仍有可能流露出失望的情绪。由此可见《教父2》在继《教父》的3个奥斯卡金像奖后再度捧得6个小金人是多么难能可贵。相比《教父》,《教父2》拥有了更为庞大的故事架构,比如包含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双线平行叙事取代单线叙事。成也续集,败也续集。正片可以成为一座取之不竭的金矿,同时跌倒在续集上的系列电影也比比皆是。由史泰龙主演的动作电影《第一滴血》最早上映于1982年,曾经风靡一时,结果一续再续,终于栽在了2008年的《第一滴血4》上。这部电影剧情老套,依旧说的是缅甸救人那点事儿,主角兰博的饰演者史泰龙老了,一个人没法完成工作,只好拉来一帮雇佣军帮忙,血腥成为博眼球的手段,片中充斥着大量的红染料、断手断脚、爆头、爆身、爆肠,令不少观众大呼“恶心”。1987年的《大白鲨4》把《大白鲨》系列电影拖下了水,次年它与“金酸梅”纠缠上了,分别夺得最差视觉效果、最差男主角提名、最差编剧提名,至于票房,连1975年第一部4.7亿美元票房的零头都不到,只有5000万美元。不少片商投拍续集草率得很,求的就是短期市场回报,结果很多续集不过是在狗尾续貂。

  对于成功的系列电影,品牌的维护可能比品牌的建立更重要。首部《007》的成功纯属偶然。它所诞生的1962年,适逢美国电影市场不景气,当时为了寻找突破口,米高梅响应了这样的提议:以英国间谍007为原型,拍摄一部故事片在全球发行。不想,就是这部电影以近六千万美元的票房创下惊人的奇迹。后续《007》可就小心谨慎得多,为了维护品牌,在剧本、演员、美术工作、场景的选择等方面都有意在续写前一部,同时不断吸取新的血液,在不破坏本身品牌气质的基础上。

  ◆怎样一续再续才能经得起多次消费

  系列电影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类:一类是与正集有着故事情节上的延续,堪比连续剧,《魔戒》、《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等皆如此;一类是在正集中寻找伏笔节外生枝,藕断丝连,比如《加勒比海盗》、《蜘蛛侠》、《木乃伊》;还有一类则是像《007》、《碟中谍》、《虎胆龙威》这样的,剧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同一主题下演绎出万千的变化,呈现出一脉相承的整体风格、故事逻辑。这最后一类系列电影往往最具生命力,最有可能一续再续、永不落幕。

  看似相准了这一模式,离成功就不远了。但其实系列电影主题的选择是颇费思量的,得经得起一而再再而三地将新酒装进来。《007》之所以成为成功的商业典范,东方晓认为它至少满足了这样两个条件。一是其主题的受众面非常宽泛,“007这样一个充满文化传统、并且传统外化成代表英国国家最高利益有时甚至是人类最高利益的型男间谍,满世界漂亮地方跑着,刀光剑影枪炮齐鸣办大事儿的同时还很认真、很浪漫地搞着对象——这样一个故事会让从《变形金刚》到《罗马假日》的观众群都得到满足,也能给从剧作到商业推广留下足够拍系列片腾挪闪躲的场子。而且,根据后现代的理论,在今天这个全球商业化、广告化的时代,你吸引了70%的观众就是吸引了90%的观众”。二是与时俱进,“《007》从来不放过新的世界潮流——不管是在汽车、武器、服饰上,还是在世界政治、军事、经济的潮流上。不要忘了电影的观众生活在这样的世界潮流中,那么电影的创作者也必须及时准确地反应这一切。”他认为一个成功的系列电影的出现需要稳定的大环境和专业的传承,“你看《007》拍了多少国家、多少话题、涉及多少种族和宗教领域,没有一支商业制作团队不可能做到。”

(来源:文汇报)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