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左)开导贾宝玉、史湘云(右)给宝玉看八卦杂志、贾宝玉(左二)展示他的通灵宝玉
宝玉对贾母(右)撒娇、贾宝玉和林黛玉温馨谈心
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红楼梦》,对于解读《红楼梦》来说,仁者见仁色者见色,林奕华解读的是林奕华的版本,何韵诗演绎的是何韵诗的版本。林奕华导演的舞台剧新作《贾宝玉》昨晚南京首演,香港女歌手何韵诗反串的贾宝玉帅气纯真非常迷人,短发、西装、板鞋的造型让翩翩公子贾宝玉穿越到钢筋水泥的现代,林奕华说他演绎的是“贾宝玉”不是《红楼梦》,而观众看到的近四个小时的《贾宝玉》的确不是《红楼梦》,但又分明在讲《红楼梦》,还有我们自己。
这是《红楼梦》?宝钗居然穿上了露背装
这是林奕华对四大名著的又一次“下手”,故事从贾宝玉重游大观园展开,通过回顾他一生走过的路,感悟人生的真谛,其中更多是在讲述人性的初衷。宝玉在“回到”大观园的过程中,又重新体验了黛玉进府、金玉良缘、解花签、宝玉挨笞、黛玉葬花等《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舞台上穿梭的是黛玉、宝钗、湘云、晴雯、袭人、贾母、贾政、凤姐还有刘姥姥、蒋玉菡……没错,这当然是《红楼梦》,但这里的十二钗都穿着现代的OL套装,大观园是钢筋水泥的现代结构,袭人是满口中文嫁接日语的日本妞,宝钗是穿着露背拖地长礼服的现代御姐,湘云满嘴英文穿着短裙钻桌底……其间还夹杂着各种现代笑话和网络语言,甚至还有各种娱乐八卦。当然这也是之前这部戏备受争议的地方,动用“现代手法”进行改编甚至调侃式结构的确在很多地方有着导演个人化的一厢情愿,但这也是这部戏最勇敢的地方,就像林奕华说的,他表现的是这本书对现代人的影响,而不是完整地呈现这本书。
这不是《红楼梦》?宝玉祈望“宝黛良缘”
贾宝玉和大观园中的众多美女都穿着现代的服饰穿梭在办公室之间,这是个现代包装、现代视角下的红楼梦,林奕华只是以主人公贾宝玉作为载体,向公众展示他对时代、传统和文化的总结和态度,简单说,也是在讲永恒不变的主题:人性。虽然看起来这部《贾宝玉》喧闹嘈杂、现代主义,但它的内核却又是脱胎自《红楼梦》。撕扇子变成扔手机仍能让观众轻易“认出”晴雯,宝玉和黛玉在一张现代办公桌上的“斯斯文文说话”让观众感受到共度西厢的温馨;宝钗一副御姐风范教育宝玉如何经营自己的“富二代”身份让人唏嘘“她穿上露背装还是一样喜欢说教”……即使改编得完全不一样的情节却让人感受到对《红楼梦》更深的解读,比如“解花签”的环节,字幕上写的是“玉带林中挂”,而宝玉对黛玉花语的解读却变成了“她会遇到她最爱的人,并永远和他在一起”,闻者心酸。全剧展开的是宝玉新一轮命运与情感的轮回,但结局的领悟却是警幻仙姑开场告诉宝玉的:“忘记是福分”。
四个小时不嫌长,何韵诗中性之美太迷人
林奕华曾感慨“何韵诗就是贾宝玉”,没有看到现场演出前,你会觉得这是一种礼貌性的褒奖,看过之后才发现这是一句客观的评价。贾宝玉是个沾染了脂粉气的漂亮男孩,何韵诗是个有着中性之美的帅气女孩。而这样奇妙的“契合”让何韵诗成了宝玉这个角色独一无二的人选,舞台上的贾宝玉有着中性之美、率性之美、个性之美,充满迷人的魅力,观众直赞“好帅”!近四个小时的演出没有让观众感到厌倦,而何韵诗几乎没有离开过舞台。她将贾宝玉种种喜怒哀乐痴都表现得非常到位,剧中宝玉挨笞、晴雯补裘、失玉、回归太虚幻境等几场戏,何韵诗数度红了眼圈。《痴情司》、《花花》、《花辞》等数首歌曲唱到动情处,她也一度哽咽。何韵诗为了这个角色细读《红楼梦》、把自己当成了贾宝玉,还在演出中也加入了对自己的调侃,甚至不惜把自己的性向问题也加进了台词,比如剧中大家抢看八卦杂志的桥段,“杂志上什么内容”“何韵诗和邓九云”;还有开场十二钗向宝玉推销时大喊“同志”,“贾宝玉”立即反问:“你怎么知道我是同志?”得到的回答是:“全世界都知道啦!”
扬子晚报记者 张艳/文 尤晓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