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辑部故事》海报
剧照
20多年前,一部《编辑部故事》捧红了葛优和吕丽萍,两人在剧中扮演的戈玲和李东宝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荧屏情侣,剧中人物的对白也成为经典,娱乐圈中的大腕冯小刚、张国立、濮存昕、英达等都在剧中客串过角色,在那个年代,《编辑部故事》轰动一时,万人空巷,成了观众记忆中的经典。昨天,新版《编辑部故事》在北京、东方、深圳三大卫视开播,剧中除了吕丽萍饰演的戈玲这一“元老”还留任外,编辑部中其他都是“新人”,剧中加还入了很多实验性质的表现手法,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经典翻拍必定会引来不小的争议,观众在看了首播后也是褒贬不一。
陈好演绎混搭人格 青岛口音让人大跌眼镜
很多电视剧翻拍会启用新的导演,但《新编辑部故事》还是由当年老版的导演郑晓龙执导,但编剧不再是王朔,新版故事讲的是由老杂志《人间指南》改版为《WWW》后引发的一段段新潮喜剧。由陈好饰演的安妮成为杂志运营总监,她在剧中时尚女魔头的表现依稀还能看到“万人迷”的影子,但这位安妮喝醉酒后那一口极其地道的青岛话,无疑又打破了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这种人格分裂似的性格会让观众不适应,但陈好表示:“正是因为有两种不同的性格,才让人物更加丰富,戏剧化的处理也会令剧情更极致,更好看。”此外,陈好还表示,人物的双重性格并不意味着会在《新编辑部故事》中自己跟自己PK,“其实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只是在这里处理得比较极致,她被赋予了两个名字,就像一个多棱体。安红是安妮的真实本性,虽然表现差异很大,但骨子里其实是共通的。”
黄海波、王千源夸张式演出 博人一笑还是做作
观众在看了《新编辑部故事》首播后,觉得由王千源饰演的刘向前和黄海波饰演的袁帅两人表演比较夸张,而人物的台词内容也被淡化,演员的肢体语言则被无限放大。其中,王千源扮演的刘向前是刘书友的儿子,22年前的老刘就以“抠门”著称,22年后刘向前也延续了老爹抠门的性格,但他的精打细算反映的是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看出,导演是想为了让观众还能找到老版的影子,而保留了像他这样的承上启下的角色。而黄海波是完全一个新角色,他从国民老公摇身一变成为杂志社摄影记者,“袁帅”这个人物有点像当年葛优扮演的“李东宝”,在杂志社中是最能活跃气氛的那一个人,还时不时和女同事调调侃,但比起葛优的朴实演出,黄海波加入了更多的表演成份,这也被不少观众冠上了太过刻意和做作的标签。
媒体质检:郑晓龙的实验之作
有媒体更是对于《新编辑部故事》进行了质检。指出了戏剧表演中“推翻第三堵墙”的表现手法,被加入其中,演员也会如《纸牌屋》里的主角一样,突然扭过头,对着观众口述自己的内心变化;编辑部窗外景色被特效渲染得面目全非,各种地标式建筑被整合到了一起,让该剧平添了几分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这样的手法,在国内的情景喜剧上还是第一次尝试,所有的”第一次“也必然伴随着质疑,比如观众会问:“郑晓龙如此表现的目的何在?”其实,答案很简单,郑晓龙希望为情景喜剧加一点儿料,以带有先锋实验性质的表现手法,来挽救观众因笑点升高,见的太多,而对这类电视剧逐渐丧失的兴趣度。
就内容本身而言,《新编辑部故事》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剧中对社会热点的精准把握和幽默呈现,依然会让人会心一笑。李冬宝成为明星之后,其经纪人的一言一行,都透着对娱乐圈辛辣的反讽,刘书友的葬礼也被浓缩成了一部微型版的《葬礼上的死亡》;剧中对植入广告的自嘲,既让制片方在观众不反感的前提下,成功地赚取了广告费,又对这一普遍现象进行了非常巧妙的调侃——他传递给观众一个信息,这部电视剧,至少不是反智地在制造幽默,从这些细节中,依然可以寻到主创煞费苦心的创作痕迹。
新旧版本同时播 新版评价褒贬不一
值得一提的是,老版《编辑部故事》也将播出,新老两版合体,欲让观众感受到编辑部“往返20年间”的沧海桑田,想必更会引起观众对于两个版本的比较。对于新版有网友提出了犀利的批评,有网友表示,演员个个像小丑,尤其那个刘向前,受不了,受不了。还一位网友说,昨天晚上终于看了《新编辑部的事》,但是令人太失望了,勉强的笑点。生硬的旁白。但也有网友觉得剧中的台词很好笑,可以火。还有网友觉得毕竟过去那么多年了,故事内容肯定会和旧版不同,角度也会更加新颖,这是一种创新,可以接受,且觉得剧中的对白还能博人一笑。可能经典始终是经典,始终难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