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0月11日电 (南如卓玛)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首都师大教授郝春文11日在兰州解析敦煌历史,称古代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是中国与中西亚丝路沿线国对外交往的窗口,同时是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及外来文化的融合点,因此敦煌具有特殊的“民族景观”。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郝春文表示,丝绸之路7000余公里途径无数地区,之所以会在敦煌留下丰厚的文化遗存,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敦煌在甘肃的最西端,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必经之地,”郝春文说,学者对丝绸之路的终点有争论,但是途径河西走廊通道是毋庸置疑的,敦煌是“必经重镇”,而夹在南边祁连山和与之并行的北山之间几千公里的“地理走廊”在海运空运发达之前,是中西交通的主要干线。
郝春文表示,敦煌的“丝路咽喉”地位决定了其特殊的“民族景观”,留下了人类文明的文化瑰宝。
郝春文解释,敦煌独特的“民族景观”形成于多种文明碰撞的“文化荟萃”。古代敦煌是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中间地带,被反复争夺和占据,形成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的“民族融合”文化,而又被丝绸之路打开了通向海外的“窗口”,形成胡汉民族聚居的丝路重镇,融合了佛教、伊斯兰教等西方传来的文明,奠定了敦煌特殊的文化基础。
“古代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中转贸易的商业城市,”郝春文说,丝织品和汉族的先进技术,都通过敦煌传到西域,葡萄石榴等很多海外产品和精神文化也都传到中国,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生活。
郝春文说,敦煌在吸收和融合“多种文明”精髓之后,不仅是文化交流的通道,也是文化传播的枢纽,融合河西走廊地域特性,具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汉唐时期的敦煌文化是具有国家级水平的敦煌文化”,他说。
10月10日至11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新华社甘肃分社承办的以“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为主题的丝绸之路文化峰会在兰州举行。(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