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80年《雷雨》的N种面孔 10位戏剧人谈“经典”【2】

2014年07月31日09:59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80年《雷雨》的N种面孔 10位戏剧人谈“经典”

  梅花版

  2003年,为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徐晓钟导演了“梅花版”《雷雨》,由梅花奖得主共同演绎,每一幕都会换一组演员,观众可看到三个“周朴园”(王卫国、魏积全、宋国锋),三个“繁漪”(肖雄、高侠、夏军),三个“周萍”(濮存昕、康爱石、陈希光),三个“鲁侍萍”(张九妹、刘美华、王丽云),四个“四凤”(肖虹、杨春荣,另两位为特邀演员)。

  明星版

  2004年,制作人叶惠贤运作了一个“明星版”《雷雨》,一时风头无两。此版由陈薪伊执导,达式常、濮存昕、潘虹、蔡国庆、雷恪生等人主演。“明星版”结合了当代人的审美,赋予戏剧更人性化的色彩,突出命运主题。

  诗意版

  2007年,导演王延松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多位资深艺术家以及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带来了一个新版《雷雨》。该剧着重呈现了曹禺原作中的诗意。此版最大的改变是恢复了《雷雨》原剧中的序幕和尾声—序幕和尾声在绝大多数《雷雨》的演出中都是遭到删节的。而曹禺创作《雷雨》的本意却是“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为此,导演找来曹禺中学时代的诗作《不久长》作为歌词,谱曲后由歌队吟唱。学者、剧评人胡薇认为,此版较之其他版本最大的不同在于“运用意象、象征以及对人物的心理空间的展现等手法来触摸人物的内心、开掘戏剧场面”。导演甚至做出了淡化情节的处理,比如戏剧性最强的第三幕在舞台呈现中减到了18分钟。

  音乐戏剧版

  2010年,易立明的《阅读〈雷雨〉》在“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上演。这是一部重新解读经典的音乐戏剧,提取了原剧中的重要台词和段落进行重组拼贴,使观众体验到阅读时的意识流动。台词与音乐共同构建起一种当代的审美和思想。戏剧家林荫宇认为,此版《雷雨》是真正有突破的。

  边演边拍版

  2012年,80后戏剧导演王翀将《雷雨》“升级”成《雷雨2.0》在木马剧场首演。《雷雨2.0》是以曹禺剧作《雷雨》为蓝本的后现代剧场作品,对经典文本进行了大胆解构。剧中的人物、人物关系以及所有台词都来自《雷雨》原剧,但故事背景被放置在上世纪90年代,剧情也拆解得面目全非。现场有四台摄像机与二十来位“演员”同时工作,如同一个忙乱的电影拍摄现场,所有影像都实时投影在幕布上。舞台电影的部分展现的是一部女性主义的艺术影片。

  纪念活动版

  适逢《雷雨》80周年,今年林兆华和马福力这两位中国和瑞典的重量级导演也拿出了他们版本的《雷雨》。林兆华强调,他的《雷雨2014》“不是戏”,而是一个纪念活动。甚至在节目单上,他的身份也从“导演”成了“活动策展人”。《雷雨2014》全剧长一个多小时,围绕主人公“周朴园”展开,情节保留了原作中的几个重场戏。舞台是极简的现代风格,并有室内乐团现场伴奏。

  肢体版

  与林兆华版同期“开擂”的是鼓楼西剧场版的《雷雨》。瑞典导演马福力运用大量肢体动作重新建构了《雷雨》,并以四凤的“纯真之眼”切入剧作。该版本尽管有着独特的立意,但也被一些剧评人批评改编太流于表面,没有吃透原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