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1912——2000),原名关泽霈,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曾拜师“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院长,广东艺术学校校长,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A
为帮学生换肾捐画
关山月曾撰文提起,当初离开澳门,高剑父担心他为追名逐利而改行,并不同意。还念了“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两句古诗作为临别赠言。他此后一直以此自戒,所以,将画室命名为“鉴泉居”。 秦牧就曾赞赏关山月:“物物而不物于物”。
关山月艺术馆馆长陈湘波介绍,关山月的稿酬颇丰,多有海外商人重资购画。不过,他的画也有不卖的:抗战时期,他宁肯忍饥挨饿,到西南西北举办抗战画展,也未卖出其中的任何一幅作品。
1944年冬,美国一位新闻处长愿出高价收购近百幅敦煌临画,他不忍割爱,婉言谢绝。 但其义卖行善的记录却很多:1981年,关山月在香港义卖一幅精品红梅60万港元,捐资香港培侨中学修建校舍;1990年,他将自己多年创作的稿费,捐给广州美术学院设立了“关山月中国画教学基金”;1991年,江苏等南方七省市遭受百年水灾,关山月先后捐画两幅义卖,筹得50万元……
有一次,广州美术学院一学生病情危急,在学校内筹募善款用于换肾。关山月得知后,直接就向医院提出,用他的画偿还学生的全部手术费用,以画换肾。
B
1945年,关山月到成都举办画展,还未结束却被逼收展场租金,他一时气愤难当。正巧画展的第一天,张大千第一个到展场看画,当面就问关山月,哪张画定价最高,他要买下,并立刻吩咐同来的人交了现款,买下了一张峨眉山写生画,价钱足够关山月数月的开支。
张大千的红纸订条就挂在了画作之上。很快,许多不懂画的买主也纷纷进场,抢购关山月的作品。
1983年新春,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林文杰教授来广州,后前往台湾看望张大千。关山月托他转交了自己的梅花贺年卡给张大千,上面还写了祝艺术常青几个字。不过,不到百日,张大千就与世长辞,关山月写诗哀悼:“夙结敦煌缘,新图两地牵。寿芝天妒美,隔岸哭张爰。”
女儿眼里“铁面无私”
C
不过,在处理自己女儿的私事上,关山月先生的女儿关怡笑道,父亲铁面无私,甚至近乎“苛刻”。 上个世纪60年代,知青下乡,关怡也被安排到中山的农村。一些有地位的人士当时都通过“疏通”,将子女留在城市,不用到农村受苦。父亲却反而鼓励她去。
临行前,关山月执笔为女儿画了幅人物像:旁边的行李已经打包好,戴着大红花的关怡出发前,仍抱着毛主席语录沉思———作品名就是《听毛主席的话》。此后,18岁的关怡赤着双脚,站在蚝壳上围垦造田,苦熬两年才得以返城。
1978年,广东画院恢复,关山月任院长。后关怡也受聘到画院工作。不过,凡是有女儿参与的画展比赛,无论谁上门邀请,关山月都“避嫌”,拒绝担任评委。 有一次,画院3个美术师竞争2个评优名额,关怡也在其中。关山月就直接嘱咐女儿:“你不要申报”。为其他二人让出机会。
夫唱妇随 相濡以沫
D
1935年,24岁的关山月与17岁的李秋璜结婚。女儿关怡介绍,父亲当年任教93小学,母亲是班里最大的学生,成绩优秀,但缴不起学费,透露出轻生之意。父亲一直耐心劝慰,还请求学校食堂负责她三餐。母亲感激,就经常上门帮忙打扫清洗。两人越走越密,终于在工友的撮合下结成连理。关山月收入拮据,一席简单的婚宴还是工友们捐助。不过,新娘却迟迟不肯露面:家里只有两件破旧衣衫,洗一件,穿一件,没有得体的衣服,新娘不敢上酒席。那次婚宴就只有新郎参加。
此后,两人相依相随逾半世纪,李秋璜都为关山月操劳。1943年,关山月携李秋璜赴敦煌,崎岖不平的洞窟中,伸手不见五指,关山月成功临摹下80幅壁画,都靠李秋璜一路举着油灯。
1993年,李秋璜病逝。亲友担心83岁的关山月动情,不让他参加告别仪式。关山月就在画展中临时增加了几幅敦煌临画,以纪念妻子“不尽的恩情”。□佚名
(来源: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