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音乐节 “高冷”的文化热忱

2014年11月01日09:18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音乐节 “高冷”的文化热忱

第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帕沃·雅尔维执棒巴黎管弦乐团。

   为什么要做北京国际音乐节?而且,一做就是17年。

   昨晚,伴随指挥大师帕沃·雅尔维与巴黎管弦乐团奏响的华美强音,第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落下帷幕。而这个问题,值得寻味。

   “也许,这个音乐节与现在的大众流行文化不搭界,但是,从社会文化发展的整体层面来讲,不能没有这样的文化!”今年的音乐节开幕前,节目总监涂松这样说道。他打了一个略显粗陋的比喻,人手有五指,小指作用看似不及其他,但要是锯掉了呢?“手不就残废了吗?人之躯体不就不健全了吗?”

   他的这番感慨,从一个小角度,解释了北京国际音乐节多年来的坚持。

   从10月9日至31日,在音乐节举办的23天时间里,几乎每一个晚上,涂松都泡在剧院里,要么盯彩排,要么和观众一起听音乐会。有时满场,有时冷场,有时观众看了一半便离场……无论怎样的情况,他都习以为常。因为,音乐节有音乐节的“旋律”,既不高高在上地孤芳自赏,也不百分百地屈就迎合。

   纪念理查·施特劳斯诞辰150周年,是今年音乐节的“戏核”。在国内很多观众还把“理查·施特劳斯”混淆成“约翰·施特劳斯”的时候,这个主题似乎有些“高冷”。

   16部理查·施特劳斯的管弦乐作品,几乎囊括了作曲家毕生的创作精华,甚至包括像《家庭交响曲》《变形》《D小调谐谑曲》等鲜在国内舞台演奏的冷僻曲目,而《D小调第一交响曲》等多部作品更是首次出现在中国观众面前。可以说,在全球古典音乐界纪念理查·施特劳斯诞辰150周年之际,中国这一音乐节的规模、规格,均列前茅。

   同时,理查·施特劳斯的两部歌剧《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岛》与《艾莱克特拉》,也第一次被搬上了中国的歌剧舞台。改编自古希腊神话的《艾莱克特拉》,由于“弑母”情节等因素而被誉为“最大胆歌剧”。音乐节将这部争议之作带到中国,亦称大胆。不过,这正是音乐节“蓄谋已久”的。“音乐节一直以来都在做挑战性的工作,做最新奇的作品,像之前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帕西法瓦》……如果对不同的文化没有好奇心,那么我们自己的文化也是不会发展的。”涂松说。

   音乐节这一桌飨宴,离不开大团、大腕。慕尼黑爱乐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三支国际一流乐团在短短三周内接连亮相,这在北京古典音乐演出舞台上并不多见。此外,指挥大师夏尔·迪图瓦、长野健、帕沃·雅尔维,俄罗斯当红女高音歌唱家奥尔加·贝芮蒂雅可,美国钢琴家尼古拉斯·安格里希,中国大提琴家王健等,也让本届音乐节演出阵容含金量更高。

   艺术姿态高,但参与门槛低,今年音乐节的票价基本维持在80元至180元,同时一如既往地推出了免费公益演出。“从演出的性价比上看,北京国际音乐节差不多是全世界最高的了,180元档的门票可以在较佳的座位欣赏世界一流乐团的演出,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一位曾在欧美各国游历过的乐迷感慨道。

   尽管23天、19场演出在历届音乐节中持续时间不算长,场次也不算多,但音乐节在艺术追求上做出了新的探索。对有些观众来说,音乐节太高大上了;可对喜欢古典音乐的乐迷来说,音乐节却敢为人先,魄力可见。

   这两种评价体系,也许本就难兼容,更难统一,一直伴随着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过往今夕。不过,就像涂松说的,“古典音乐的确是小众艺术,但也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音乐节秉承的宗旨就是如此,让文化样貌更加多样一些,让人们的精神食粮更加多元一些。”

(来源:北京日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