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宋元古船?历史密码有待破解

2014年11月06日10:56    来源:新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宋元古船?历史密码有待破解

   原标题:宋元古船?历史密码待破解

  太仓万丰村,古半泾河故道被抽干水挖开,一条残破的古船静静地躺在深灰色的河泥上。记者昨天在考古现场看到,在沉没数百年后,这艘古船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今年5月底,万丰村疏浚古半泾河时,挖掘机从淤泥中抓出大块木板,村委会赶紧报告太仓文物部门,一条古船就这样被发现。从8月起,南京博物院与太仓博物馆组织联合考古队开展发掘工作,在考古接近尾声时,却有更多的未解之谜呈现在眼前,破解古船隐藏的历史密码,才刚刚开始。

  古船为何被废弃在河道中央

  在考古现场,记者看到这艘古船挡住了大半个河道,船长近18米,宽约5米,呈柳叶形。

  “这并不是一艘沉船,而是被废弃的古船”,考古领队、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杭涛说,“这艘船一共有11个舱,有主桅座和首桅座,说明这是一艘双桅帆船,但是桅杆不见了,甲板也整个消失了,连一块残板都没留下。我们倾向于认为,这是一艘被拆解过的古船。”

  在船舱中,考古人员没有发现可判断年代的文物,现场淤泥中出土了宋代的黑瓷残片,村民也上交了从考古地点挖出的韩瓶(据传是韩世忠发明的陶制军用水壶),但因为无法确定其原始地点是否在船舱内,无法用来断代。

  古船研究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顿贺曾到现场考察,他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发现的宋元沉船地点包括泉州、慈溪、蓬莱、嘉定、宁波等地,根据龙骨接头是否采用勾子同口、船体是否用锔钉和抱梁肋骨等制作工艺、结构来分析,太仓古船定为元代比较恰当,不过造船工艺的演变比较缓慢,要破解这个问题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判断。

  那么这艘船为何被废弃?太仓地方志中提供了新的线索。史料记载,元末明初,张士诚占据苏州,为了防止方国珍从海上经过刘家港发动攻击,因而阻塞了太仓的入海通道,包括半泾河等众多港汊因而被淤塞,此次发掘的古船,很可能就是那时被废弃的。

  太仓博物馆馆长朱巍告诉记者,元代太仓港有通往大小琉球、日本、安南、暹罗、高丽等国的航线,进行瓷器、丝绸、茶叶贸易,从刘家港到太仓南门张泾关,筑起了长达30里的长堤码头,时称“六国码头”,桅樯林立,店铺众多,有“天下第一码头”的美誉。

  杭涛据此认为:“如果当时半泾河仍需通航,这艘古船肯定会被移走,现在它卡在航道上,表明当时半泾河可能已经被废弃,或者就是因为张士诚的命令,而被沉在河道内的。”

  是否为元代南粮北运的漕运船

  查看地图可以发现,沉船所处地点来历不凡:古代船只由半泾河由南向北进入浏河,再向东即可到达刘家港——既是元代漕运海路的起点、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启锚地,这构成了太仓在历史上两次跨越式发展。几年前在离此处十公里处发现了明朝初年储粮的海运仓,储藏量可以满足郑和船队2.7万人在海上航行2年的粮食供应。

  早在1993年,在半泾河与浏河交界处发现了一艘长约20米的平底沙船,以及一条残长31米,直径有碗口粗的棕缆绳,而此次出土的古船则有龙骨。顿贺告诉记者,平底船一般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内河、湖泊,而有龙骨的尖底船能破深水大浪,从形状上看,这条船是江浙地区建造的海船,有护舷木,表明其经常靠岸;没有舭龙骨,因此平稳程度不足以远海航行,因此初步认为它为近海航行。

  考古队综合分析,这有可能是一条元代用于海上漕运的运粮船。杭涛告诉记者,京杭大运河是在元代开通的,从杭州直达元大都(今北京),明、清两代漕运都走运河,但是元代漕运主要依靠海运,刘家港正是漕运的起点,转运量很快就从每年4.6万石增长到300万石。走京杭大运河,要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诸多水系,解决水位落差要靠多道闸门调控,甚至需要借助潮汐,需要几个月,而漕粮走海路,从刘家港出发最快十几天就可以运抵天津,太仓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郑和下西洋选在此地启航,物资丰富、采购方便不得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这个推测仍然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元代太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目前尚不能排除这艘船是用于近海贸易的货船。

  现代科技要当“福尔摩斯”

  在考古现场,工作人员每天用分子喷剂对古船喷淋4遍,为古船强筋健骨,美容养颜。

  南博文保所周健林告诉记者,这艘古船刚出土时,含水率达到近300%,也就是说,4斤重的木头里有3斤水,加上木料糟朽,古船已经软得像豆腐。文保人员喷淋的是一种称作PEG的材料,它可以替换木材中的水分,水分子蒸发后留下的空间由PEG材料填充,确保古船干燥后不会变形。

  破解更多的历史信息,现代科技有望充当“福尔摩斯”。目前南博已经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让科技检测大显神威。

  对古船中的一片芦席进行碳14测年,有望解开古船的年龄之谜。杭涛告诉记者,一方面树木生长需要几十年,另一方面碳14检测本身有25年左右的误差,因此用古船木材检测的误差率在100年左右,而元朝统治中国的时间还不到100年。而芦苇是一年生植物,用它取样,误差控制在25年,可以比较精确地知道古船的建造时间。

  与此同时,考古人员提取了古船最底部的一层淤泥。如果船舱曾装过粮食,那么就会留下碳化稻等植物颗粒,如果能识别这些颗粒属于哪些植物,就有可能确定这到底是不是一艘运送漕粮的海船。

  此外,科研人员还准备对河道不同地层取样,寻找里面的植物残体,通过鉴别水生和陆生植物,可以研究河道最初有多宽,又是什么时候变窄,什么时候淤塞的,这对于了解古船背后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本月底,这艘古船将被整体提取,成为太仓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古船陈列,见证“六国码头”的繁华历史。

(来源:新华日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