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厦门11月21日讯 (记者 徐亚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环节,也是海洋部门和文物部门未来一段时期需要共同推进的重大工作。”19日,在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文物局共同举办的“海疆万里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与海上丝路考古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上,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副主任王斌如是说。在研讨会上,王斌就加强与国家文物局合作,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提出四点建议。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副主任王斌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徐亚丽/摄
在研讨会上,王斌回顾了国家海洋局与文物局开展合作机制的发展历程。从两部门签订关于“合作开展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与规划、水下考古作业、水下文化遗产管理、保护和执法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合作,并建立了共同协商和日常联系的工作机制。为了进一步推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王斌建议继续依托现已形成的合作基础,共同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相关规划立法领域的合作。王斌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当前国家已经着手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海洋部门将积极组织编制“全民海洋意识教育和海洋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其中必将包含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内容。同时,海洋部门也已启动“海洋基本法”立法工作,也会涉及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王斌表示,希望各级文物部门大力支持这些工作,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层面实现两部门工作的合作双赢。
二是有效应对海洋大开发形式下水下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大水下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力度,在大规模沿海开发区域实施抢救性工程。同时,综合运用好文物和海洋两方面的管理和执法手段。例如,海域使用管理、海岛保护、海洋工程环境保护、海洋保护区等方面的法规制度,有效保护水下文化遗产。
三是合作推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创新。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离不开海洋高技术的支持。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取得了许多进展。“蛟龙号”7000米载人深潜技术、“数字海洋”信息系统、海洋系列卫星、特种海洋工程装备、立体监视监测体系、国家海洋调查队组建等方面的技术进步,都已经或可能为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各类技术支撑和保障。王斌建议,进一步扩大海洋领域合作视野,挖掘各方技术潜力,发挥海洋科技创新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关键作用。
四是深化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文化建设方面的交流合作。王斌认为,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水下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我国当前面对的复杂尖锐的维权斗争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将中华民族先人在我管辖海域留存的珍贵遗产转化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利器,需要我们共同加大发掘、保护和研究力度,并且加强信息交流成果。(更多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经文化产业)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