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重保护亦须忧民生莫让遗址成遗憾

2014年11月26日09:3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重保护亦须忧民生莫让遗址成遗憾

   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核心地带的“农民别墅群”曾震惊世人,私搭乱建使殷墟遭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破坏。痛心之余深究原因,却是文物保护政策制约下住房紧缺的现实难题。文物保护与改善民生,正成为各地文化遗址普遍面临的困境。

   记者近期走访安阳殷墟、三门峡仰韶遗址、偃师二里头夏商遗址、漯河贾湖遗址等河南境内多个重要文化遗存发现,生活在遗址区的居民除了文化自豪感,对发展现状的怨气也在慢慢累积。

   由于不准建工厂、不准深耕、不准批宅基地等保护要求,遗址所在村落经济发展水平与周边相比普遍处于中下等,住房、婚姻、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难以解决。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百姓对民生改善的期待越来越高,遗址区经济社会发展迟滞不前滋长了群众的不满情绪,也威胁着遗址保护的质量。

   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文化遗址凝聚着先民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对于传承民族文化、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毋庸置疑应尽力保护其免受破坏,遗址村也为此贡献良多。

   保护祖先的文化遗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也要保障群众的现实利益。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寻求最佳平衡点,考验的是政府的工作智慧和为民情怀。

   一些文物保护专家建议,可将殷墟等重要大遗址纳入文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于因保护遗址蒙受损失的村庄,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或予以政策倾斜;或发挥遗址本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文化旅游项目为周边居民带来收益等等——这些都不失为寻求矛盾破解之道。

   事实上,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是相辅相成的。基层群众尤其是遗址区居民无形中承担着大量的遗址保护工作,若长期无法安居乐业,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势必难以持续保持,甚至可能产生负面效果。因此,重保护也须忧民生,莫让遗址成遗憾。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