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黄维)12月19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揭晓仪式在人民日报社举行。2014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网络用语同时发布。今年活动共得到7000余条网友推荐字词,投票阶段点击量达12万余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3亿次。最终,“法”“反腐”“失”“马航”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第一,“赞、APEC蓝、暖男、萌萌哒、埃博拉”等热词也榜上有名。来自教育部、中国出版集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的专家学者现场揭晓、点评相关字词,并为获奖网友颁奖。著名国学家袁行霈、著名报人邵华泽为活动泼墨题字。
“法”“反腐”助力中国 “失”“马航”拷问世界
2014,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第一次。全面深化改革,将法治列入首轮议程,确保各项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无论是“治”国、倡“廉”,还是抗“霾”、建“网”,“法”都是必要的前提和保障。可以说,“法”字统领年度国内字,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值得全体国人真心点“赞”。此外,入围字“涨”反应了人们对房价、物价的持续关注,而“拼”道出了普通人为梦想奋斗的积极心态。
2014,人们以“暖男”抚慰彼此,用“萌萌哒”化解隔阂。美丽的“中国梦”仍在继续:政治、经济渐入“新常态”,“依法治国”深入发酵,“电商”模式急速发展,“APEC蓝”点燃希望,“习大大”赢得民心……其中,“反腐”为社会注入强大的正能量,毫无悬念地当选国内词。“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反腐的规模、力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腐败存量大幅消减,极大地提升了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2014,航班“失联”、金正恩“失踪”、乌克兰“失控”、中东“失手”、奥巴马“失信”……世界喧嚣扰攘,“失”字频现,最终当选国际字。油价、金价接连下“跌”,飞机、轮船纷纷下“坠”。灾“难”频降,暴“恐”未绝,真是“打”不断,理还“乱”。人们从未如此地企盼世界“和平”、万象“更新”。愿世上多一份安宁,少一些争斗,如此,方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014,颜色革命复苏,马航客机失联,韩国岁月号沉没,埃博拉病毒蔓延,伊斯兰国暴虐……然而,天灾和人祸挡不住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诉求。“冰桶挑战”温暖人心,“中国高铁”惠及全球。“马航”的两起空难,原因扑朔迷离,内情错综复杂。它是人们心中无法抹平的伤痛,寄托着人类对生命的珍视、对真相的探求。年度国际词“马航”,留下未知,呼唤奇迹。
中国媒体视野中的社会万象
2014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网络用语,是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依据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取的,全面、真实反映了中国媒体视野中的世间万象和社会变迁。
“2014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为“依法治国、失联、北京APEC、埃博拉、一带一路、巴西世界杯、沪港通、占中、国家公祭日、嫦娥五号”。
“新常态、沪港通、占中、一带一路、APEC蓝、深改、冰桶挑战、小官巨腐、微信红包、抗埃”当选“2014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
“我也是醉了、有钱就是任性、蛮拼的、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保证不打死你、萌萌哒、时间都去哪了、我读书少你别骗我、画面太美我不敢看、且行且珍惜”领跑“2014中国媒体十大网络用语”。
不同于以往,今年的媒体年度流行语和新词语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具体而微地诠释出媒体视野下的中国和世界。当选的网络用语则倾向个性化、情感化的口语对话式表达。“有钱就是任性”延续去年的“土豪”范儿,却平添了一份幽默的自我调侃;“时间都去哪了”“且行且珍惜”则是人们把握当下、心怀感恩的情感注解。
扩大民意覆盖 提升文化自觉
作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汉语盘点”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9届。今年,央视新闻和新浪微博加盟“汉语盘点”,扩大了活动的民意覆盖面。短短二十几天,微博“汉语盘点”的相关话题阅读量达2.3亿次,网友发言达3.8万条。可以说,今年的“汉语盘点”更加贴近新媒体语境,有助于引导网民对过去一年进行自觉的梳理和理性的思考。
随着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汉语盘点”的价值逐步凸显。首先,它激发公众对母语产生更多热爱,唤起人们对汉语言文化的自觉意识。其次,它反映了人们对当下社会生活的体验和判断,引领公众思考中国与世界。再次,它以广泛的参与性将普通人和社会、文化、经济、教育乃至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克服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消极认识,推进文化的发展创新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如今,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年度字词评选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语言年俗已成为国际性的文化景观。一位网民说到:“当今的改革辐射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人们观念和思想更时刻改变着。”“汉语盘点”正是用不断焕发生机的汉语来表达个体的情感和关切,进而凝聚时代的思考和记忆,在记录社会变迁的同时激发全民共同构建我们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