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网>>文化>>正文

黄鹤楼复建30年首次维修 揭秘其经历的血与火的故事

2015年01月05日09:47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黄鹤楼复建30年首次维修 主楼琉璃瓦将全部更换(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人民网北京1月5日电 (记者许心怡)近日,黄鹤楼迎来建成30年后首次维修,主楼琉璃瓦将全部更换。据悉,黄鹤楼的底部已被打围,由脚手架围绕一圈,而4楼、5楼已封闭,但即便如此,黄鹤楼并没有闭楼,游客们可以自由出入参观。

1985年复建的黄鹤楼主楼均由琉璃瓦铺就,此次维修的重点也是琉璃瓦。黄鹤楼公园相关负责人称,黄鹤楼的琉璃瓦虽然只达到最低使用年限,但武汉全年最高温和最低温落差较大,黄鹤楼又处于蛇山顶上,没有遮蔽,30年的日晒和风霜雪雨已使琉璃瓦非常脆弱,尤其是承受风力最大的北面,有很多瓦片已经碎裂。同时,因黄鹤楼坐落于京广线上长江一桥处,上世纪80、90年代的油气机车喷射的油灰污染物附着于瓦面,无法清洗,造成色差。

经专家多次论证,最终作出了“更换全部瓦面及戗脊尖(鱼尾),宝顶、正脊、戗脊、围脊、垂脊、吻、兽等琉璃构件不更换,只对破损部位实施局部修补和釉面涂料覆盖”的方案。据了解,此次维修将耗时半年,半年后您将看到一个“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的全新黄鹤楼。

黄鹤楼,一座诗情画意的阁楼,还曾俯瞰历史风云,饱经战争烟火,传唱着许多血与火的故事:

清末,“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登临黄鹤楼,曾用“百战山川扼势雄”的诗句来概括此地险要形势,描述黄鹤楼曾见证身经百战、碧血芳草的历史侧面。早在黄鹤楼诞生之前,三国时,孙权在蛇山上筑构城池。此后,历代均以武昌作为重要的水陆军事基地。南宋初民族英雄岳飞曾镇守黄鹤楼下的鄂州(今武昌)达七年之久。他一生最光辉的业绩—北伐,都以此为基地。第一次北伐,击溃了金人傀儡伪齐军数十万,收复了河南、湖北大片失地,以赫赫战功被晋封为武昌郡开国侯。一日,岳飞登临黄鹤楼俯瞰滚滚东去的长江,遥望烟雾迷蒙的北方,为收复中原的壮志难酬而慷慨高歌,挥毫题写了《登黄鹤楼有感·调寄满江红》:“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现蛇山古碑廊仍保存这首词的碑刻,据说是按岳飞的手迹镌刻的。

岳飞第二次率兵北伐,大败伪齐军,收复了河南西部广大地区和陕西商县等地。一天,雨后初晴,岳飞在鄂州凭栏远望,满怀激情仰天长啸,引吭高歌,写出了又一首《满江红》。词中的“凭栏”就是黄鹤楼之“栏”。这首激越高昂,撼人心魄的千古绝唱就诞生在黄鹤楼上。

维修前的黄鹤楼全景

距今140多年前,太平天国革命军攻打武昌,曾在黄鹤楼前的大江上建造了三座浮桥。1853年1月12日凌晨,太平军在浓雾掩护下,经过浮桥叩开武昌的文昌门。经过一天激烈巷战,全歼敌军六千余人。古老的黄鹤楼上张灯结彩,欢庆太平军夺取了第一座省城的辉煌胜利。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宣告废除帝制建立中华民国。请看黄鹤楼所在地武昌城有史以来最后一次激战——1926年9月,固守武昌孤城的北洋军约万余人,未按约定时间开城。北伐军于10月10日发起总攻,叶挺独立团在通湘门附近,搭云梯,冒炮火,奋勇攀登上城,攻占蛇山突入城内,迫使守城北洋军纷纷缴械投降。北洋军武昌头目刘玉春,鄂都陈嘉谟均被俘虏。地处“九省通衙”的武汉各城从此风平浪静,再未有过大规模的战事。

如今,这座饱经沧桑的名楼从此免遭战争烽烟的熏烤和毁灭,昂首屹立蛇山之巅,雄视万里长江。

(本文参考:长江日报 山西晚报 新华网)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