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作家袁鹰评"马铁丁"的文风:有独特见地 不趋时附势

季 音

2014年12月30日08: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马铁丁”的文风(金台随感)

  改进文风,是时下人们比较关切的一个问题。近日,想起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改进文风上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一个名字:“马铁丁”。

  “马铁丁”是何许人?这是三个作家共用的一个笔名,他们是:陈笑雨、张铁夫、郭小川。这三个作家在新中国诞生初期都在武汉工作。新解放城市里到处生气勃勃,人们兴高采烈地迎接新生活。但新情况也带来不少新问题,迫切需要新闻界与文化界大力加强对新解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阐述党与政府的各项政策主张。三个作家经过商量,认为对群众做思想工作,要力求生动活泼,不可打官腔,要与群众平等地对话。他们感到,漫谈式的杂文是与大众交流思想的一种好形式,他们三人也都喜爱写杂文,于是决定在报刊上开辟一个名为“思想杂谈”的专栏,作者的署名就从三人的名字里各抽一字,就叫“马铁丁”:“马”是司马龙(陈笑雨的笔名);张铁夫即为“铁”;“丁”是丁仲云(郭小川的笔名)。“马铁丁”就此走上文坛。

  不久,署名“马铁丁”的“思想杂谈”专栏,就在当地的大报《长江日报》上与读者见面。专栏基本上每天都有,每篇千字左右,文字轻松活泼,没有八股腔,既谈人生理想,也谈天下大事,谈为民众关切的种种事。有些文章主要是从正面引导,启发读者的思想。例如,有一篇名为“火柴颂”的杂文,文章批驳了有人讽刺火柴只是“一点就着,一吹就灭”的谬论,对火柴作了全新解释:它“灭了自己,却把别人点燃”,“照亮了世界,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鲁迅先生歌颂“泥土”的伟大贡献,“马铁丁”歌颂“火柴”是革命的火种,异曲而同工,阐述的是同一个思想。这篇杂文得到读者好评。

  “思想杂谈”专栏里,也有不少文章如同匕首和投枪,刺向社会的阴暗角落,批评某些不良现象和不良作风。有一篇题为“工作气氛与庸俗气氛”的杂文,批评了有些机关干部整天夸夸其谈,游手好闲的歪风,“几个人聚在一起闲聊,不是张家长,就是李家短,或者某某人的恋爱,某某人的服饰……”文章指出,这就是“庸俗作风”,一个干部“应当集中精力到当前的工作上来”。专栏里的有些杂文,还尖锐地批评了一些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

  “思想杂谈”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马铁丁”这个名字随之传遍大江南北。

  1952年,陈笑雨调到北京工作。另两个作者也各自走上新的岗位。张铁夫从政,担任北京市委宣传部负责人。郭小川集中精力从事诗歌创作,成了著名诗人。三人的合作至此结束。陈笑雨没有放下写杂文的笔,他在《中国青年》等报刊上,继续设立“思想杂谈”专栏,发表杂文。从此“马铁丁”成了他一个人的笔名。

  “马铁丁”的杂文很快赢得北京读者的欢迎。专栏后期的杂文,偏重于谈人生理想、思想修养方面的话题,文章不尚空谈,围绕着一时一事,谈古论今,娓娓道来,引申出一个深刻的道理。“马铁丁”的杂文特别受到青年读者的喜爱,在一些年轻人中出现了“马铁丁”热。

  改进文风,不是单纯地改进写作技巧,主要是要有新思想,不落俗套。一篇杂文(当然也包括其它评论文章),它的生命在于“新”,新的观点,新的论据,再加上必要的文采,这样才能说服人,打动人。“马铁丁”杂文的特色之一就是“新”,不讲套话、官话,每篇都有新意,给人启发。著名作家袁鹰在一篇述评里说:“马铁丁”的文章“不仅有独特见地,不人云亦云,而且能坚持从实际出发,敢于顶风,不趋时附势”。这或许是“马铁丁”的杂文能够赢得广大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铁丁杂文集》先后出版四卷,是书市上的畅销书。杂文有多篇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陈笑雨本人还出版了《张弛集》《说东道西集》和《残照集》等多本杂文作品,这些作品都得到读者的好评。

  为何“马铁丁”的杂文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文学评论家冯牧在《马铁丁杂文选》的序言里说:“马铁丁和我们刚刚建立起来的共和国不断变革、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是如此地同步伐,共脉搏,血肉相连。加上他思想和艺术的光彩,使这些杂文对读者起了生动的启迪作用。”

  “马铁丁”这个名字,当年在新闻界和文化界,曾经名噪一时。它的新文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确实,“马铁丁”的现象,是当前改进文风的活动中,值得研究的一页历史,从中是可以汲取一些有益启示的。

  陈笑雨、张铁夫和郭小川三位作家已去世多年,新闻界不少朋友深深怀念他们。他们三人都是写杂文的高手。杂文历来是广受读者欢迎的,它没有套话官话,短小精炼,切入生活,发人思考。一篇既有思想火花,又有文采的杂文,其影响往往不逊于洋洋万言、套话连篇的某些大文章。在当今人们工作繁忙、时间珍贵的情况下,杂文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当然,杂文如此,其它文章也如此,都应该有好文风。良好的文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希望有新的“马铁丁”走到读者中来。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30日 24 版)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