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新中国捐献文物精品全集》面世 迟到半世纪的致敬【3】

路艳霞

2015年03月19日09:00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迟到半个世纪的致敬

  “我的收藏捐给国家,能得到永久保存”

  ——古钱币学家罗伯昭(1899—1976)

  当罗炯听闻中国文物学会要为他父亲、我国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出书时,竟然一夜没有睡着。罗炯说,家里兄弟姊妹四个,只有她和远在美国的弟弟等到了这一天。“希望有生之年能见到这部书,毕竟我已经84岁了。”

  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是罗炯离休以后。她根据父亲留下的著述,并找到父亲的旧时好友,整理出大量文字资料。2008年,罗伯昭的四个子女集资2万元,自费出版了《罗伯昭文集》,随后又自费出过几本小册子,以示对父亲的永久纪念。

  1957年,罗伯昭将15247枚钱币毅然捐给了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前身)。之后他继续收藏,1962年又将珍藏的另一批钱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罗炯一直记得捐献前父亲对家中孩子说的话,“他说我花了无数心血收藏,但是你们没有一人继承我的爱好,我的收藏,在子女手里就是废铜烂铁。把它们捐献给国家,就能得到永久保存。”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周祥与罗伯昭从未谋面,“我是通过拜读先生撰写的文章,欣赏先生收藏的钱币实物及拓片,使我充分感受到了这位钱币界前辈的手眼风范。”多年来研究罗伯昭,使周祥深感,不停留于收藏之表面,而是融历史考证于一体,才能使收藏集大成。

  对历史精细的研究,让罗伯昭比别人更能慧眼识珠。因“建国通宝”的鉴定和收藏,罗伯昭被视为神一样的存在。

  如今看来,那是一段具有惊险意味的收藏之旅。建国通宝钱以前没有人见过,钱谱上也没有著录过,更重要的是,历史上也没有“建国”这一年号。据罗炯所述,当年有钱贩子将这枚“建国通宝”带到了上海,钱币界人士都认为是赝品。随后,这枚钱币又被钱贩子带到了北方。“我父亲当时没在上海,未能亲眼一见‘建国通宝’,他只是后来见到了拓片。”罗伯昭经过仔细研究,断言这是个好东西,一定要追回来。于是派人拿着十两黄金到北方,将宝贝买了回来。

  天天与这枚钱币谋面之后,罗伯昭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周祥通过研读罗伯昭当年发在《泉币》第七期的《建国通宝钱考》一文得知,“他经过研究发现,宋徽宗曾有过‘建中靖国’年号,但时间也就是两三个月。他因此确定,钱币上‘建国’两个字是‘建中靖国’年号中首尾两字。可谓意义非凡。”周祥说,“建国通宝”仅有篆书、楷书钱各一枚,篆书钱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而楷书钱不知所踪。

  罗伯昭的磨难也出现在“文革”,罗炯哭着回忆,她家几次被抄家,她父亲受尽屈辱,但他毫无怨言,并表示“这是受考验”。

  尽管罗伯昭遭遇了不公平待遇,但也没有影响罗家的捐献行为。“文革”以后,国家把抄走的一些文物发还给罗家。1979年,罗家四个子女商量后决定将其全部捐献,上海博物馆从中挑选了140件,其余捐献给了四川博物馆,“家里没有剩下一枚钱币,我们没有觉得可惜,我们知道这是父亲的愿望。”罗炯说。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