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雪域雄鹰》:成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015年11月30日08:47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雪域雄鹰》:看雄鹰的成长

成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代人在历史上的作为,与成长过程密不可分。少年强,则中国强。说的实际就是少年的成长问题。

电视剧《雪域雄鹰》将视角聚焦在90后青年荣宁、乔二、鲍大志、方几何、高海拔、杨泡馍、左佐等身上。他们出身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各自的梦想不同,但是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走进了部队军营,走到了西藏高原,担负起守家卫国的神圣职责。他们经过艰苦磨炼、严酷锤炼,最终成长为雪域雄鹰,为守卫祖国边防事业作出了贡献。

该剧的看点,在于把90后这一代在特殊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培养并锤炼成了合格的军人。然而,90后这一代人虽然长大了,但并不等于在成长过程中有所收获。那么,成长需要什么?需要吃饭,更需要吃苦。吃苦,是成长的基本元素,人在青少年时期缺少了吃苦环节,就很难说在精神上长大了。剧中的一句台词非常深刻到位:“不残酷,不青春”。不在严酷的环境中近乎残酷地磨炼,热血就无法沸腾,筋骨就无法舒展,青春就无法淬火。身体的锤炼,也是对精神、意志、品格的锻造,也就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们这一批人,来到这个严酷的极地环境中,在身体挑战极限的训练过程中,意志逐渐变得坚强了,品质逐渐提升了,逐渐从过去那个“小我”中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把自己与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大我”。他们胸怀逐渐变得广阔了,品质就自然高尚了。事实上,一个人精神品质的高低,是由一个人的胸怀大小决定的。为什么现在有些人津津乐道于“小时代”?不是时代小,而是心胸小。如果眼睛只盯着自己的利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更不可能看到雪域高原。无须讳言,前些年来,社会上所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把人引向了低俗和狭隘的境地。看《雪域雄鹰》这样的作品,让人心胸开阔,给人以宏阔高远的心境拓展,雪域的圣洁,雄鹰的高翔,军人的坚守,都给人以崇高感,尤其是像莫大军这样的军人,常年坚守在这里,仿佛已经化成了这里的一块岩石,砥砺着新一代军人的成长。只有在严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才会长出强壮的筋骨,才会把坚强的意志长到筋骨里。看90后男儿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的锻造,在残酷环境中的成长,再一次让人体会千古不变的成长规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点,对90后的成长,尤为重要。

这些年,在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中,显示了独特色彩——军绿色与青春色彩的融合。从《士兵突击》《冰峰》到《火蓝刀锋》《雪域雄鹰》,展示的都是青年成长的故事,传递了在艰苦磨砺中成长的正确观念。这些作品,提供了一种正能量,激励人们进取奋斗,励志前行,在青年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有些人物成为青年偶像。同时,这些青春励志剧的另一个价值,是为中国电视剧和当今的中国文化注入了一股阳刚之气。传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离开这种阳刚之气,是不可能实现的。自强不息的刚健之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视这一点,尤其是在当今脂粉气弥漫的泛娱乐化环境中,阳刚之气显得更为重要,电视剧《雪域雄鹰》来得正是时候,所以受到观众青睐。

当然,“雄鹰”并非完美,还有可商榷之处,比如,荣宁的身世之谜设计还不够精巧,独臂老大以及盗匪的设计是不是过于狡猾与强悍,以至于雪鹰特种大队都难以对付,就不能很好地展示训练有素的军人优势。但无论如何,《雪域雄鹰》经过六年努力,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次追寻精神高峰和艺术高峰的尝试。

(作者张德祥,为《当代电视》主编。)

(责编:王艺锭、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