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宏翻译《傲慢与偏见》:为了半句话 三个月没动笔

2016年07月16日08:20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为了半句话三个月没动笔

  《傲慢与偏见》

  作者:【英】简·奥斯汀

  译者:李继宏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年7月

  青年译者李继宏因翻译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而知名,同时他也因经常给前辈翻译家的译本挑错而受到争议。近日,李继宏历时三年翻译的《傲慢与偏见》出版,他为简·奥斯汀的名著写了近200页的注释。李继宏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些年对于翻译会更苛刻,他觉得最难翻译的是《鲁滨逊漂流记》。

  翻译《傲慢与偏见》的过程?

  大量查阅作者创作背景

  2011年夏天,出版人路金波找到李继宏,问他翻译20种欧美文学名著需要多长时间?那时李继宏已经翻译出版了16种著作,包括《追风筝的人》《维纳斯的诞生》《公共人的衰落》《灿烂骄阳》等,有不少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当时年轻气盛的他回答:“三年。”

  如今,5年过去了,李继宏翻译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老人与海》《小王子》《动物农场》《月亮和六便士》《瓦尔登湖》,加上这次的《傲慢与偏见》一共7部。怎么越翻译越慢?李继宏说:“一开始还比较顺利,前四种在2013年年初就完稿了,到了《瓦尔登湖》一下卡住了。之前像《追风筝的人》大多是当代作家写的书,翻译起来没什么障碍,但是世界名著不是这样,需要去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为了翻译《瓦尔登湖》,他花费了4000多个小时来查阅资料,去弄清梭罗著作中所引用的东西方经典,以及新英格兰地区动植物的名字。

  这次翻译《傲慢与偏见》又遇到了不小障碍,李继宏透露,第一页的半个句子就把他难住了。“He came down on Monday in a chaiseand four to see theplace.”为了弄清这个句子的意思,他三个月没有动笔。“简·奥斯汀在18世纪末创作的,那时候的衣食住行、道德观念、法律制度、社会风气等等和现在的英国大不相同,如果对那段时期的英国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根本谈不上准确翻译。”

  李继宏透露,为了了解简·奥斯汀生活的社会背景,他甚至查阅了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叶近百年的英国法律条文。在他撰写的近200页注释说明中,有大量是关于那个时期英国的衣食住行,以及社会风俗的。

  这版的《傲慢与偏见》刚刚上市,还看不到太多读者对李继宏译本的反馈。在知乎网上,有网友说:“名著翻译原本就跟译者的个人风格、习惯息息相关,从来不应该一枝独秀,只是百家争鸣而已。”还有网友称,李继宏的有些注释是“想太多了”,“这么多的文献工具就是给我们用的。但是查了些不充分的资料,做了些不靠谱的推断,就认定自己看出了微言大义,把前人的工作都视为垃圾。”

  如何看待翻译这件事?

  有时译者就像一个演员

  李继宏现在是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研究员,被问及日常的工作状态,他说平常自己没什么社交活动,除了偶尔出去旅游,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举了一个例子,当初翻译《瓦尔登湖》时,为了弄清梭罗的阅读史,他特意到了一个博物馆,里面有340多种梭罗看过的书籍,他一本一本地翻阅了一遍。

  谈到这几年心态上有什么变化,李继宏说:“我现在准备把原来翻译的一些书修订一下,比如我重新看原来翻译的《维纳斯的诞生》,里面找出来一大堆错误。我觉得一开始翻译就像小孩学画画,当慢慢地成长为一个画家时,对于自己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也很难画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了。我现在也是类似的状态,有时候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中国很多老一辈的翻译家,一直只专注翻译一个外国作家的作品,而李继宏这些年翻译的著作却没什么规律。对此,他说:“我觉得,有时译者就像一个演员,要在不同的剧作中演好不同的角色。有的演员一生只喜欢塑造一种人物,而我喜欢不同的尝试,喜欢进入不同的情境,去表演不同的人物。”

  《追风筝的人》为何受欢迎?

  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当初翻译《追风筝的人》时,李继宏还是中文出版方世纪文景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是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2003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近几年,这本书一直占据国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为何这么受国人欢迎?李继宏说:“这确实值得思考,其实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在美国也就前几年卖得好,现在在美国亚马逊的排名在3000名左右。有人说,在国内卖得好是因为高圆圆的推荐,有一定道理,但在她推荐之前已经卖了300多万册了。我觉得一方面是这个故事符合中国人的一些想法和阅读习惯,再就是阅读体验比较好,行文比较流畅。有时候,一本书出来是有它自己命运的。”

  在采访中,李继宏透露,当初中文出版方签《追风筝的人》的版权时只花费了1500美元,这本书的收益是很大的,而作为译者并没有获益太多,“最近又续签了这本书的翻译版权,这次给了15万元”。这其实也是国内译者面临的一个困境,翻译稿费本来就低,有些出版社还要求书正式出版后再结稿费。这次与路金波签约,李继宏是按翻译著作的实际销量拿版税的。

  □链接

  《傲慢与偏见》的译本开头对比

  李继宏版

  有个道理众所周知:家财万贯的单身男子,肯定是需要一位太太的。

  这样的道理极度深入人心,所以每当这样的单身男子乔迁新居,邻居们哪怕对其思想感情一无所知,也会把他当作自家这个或那个女儿赢得的财产。

  “亲爱的本尼特先生,”他夫人那天对他说,“你听说了吗?内德菲尔庄园终于租出去啦。”

  本尼特先生说尚未有所耳闻。

  “但已经租掉了,”她回答说,“罗恩太太刚才来过,是她说给我听的。”

  本尼特先生没有回答。

  “你不想知道是谁租的吗?”他妻子急不可耐地问。

  “你要是想说,那我听听也无妨。”

  本尼特太太立刻抓住这个机会。

  “哎呀,亲爱的,你一定知道,罗恩太太说,内德菲尔庄园的租客是个特别有钱的年轻人,英格兰北方来的;他礼拜一坐着一辆四驱翠轼从伦敦来看房子,看了以后十分喜欢,当场同意莫里斯先生提的条件;他将会在米迦勒节之前接管这座房子,佣人们下个周末就先搬进去。”

  王科一版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有一天班纳特太太对她的丈夫说:“我的好老爷,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你听说过没有?”

  班纳特先生回答道,他没有听说过。

  “的确租出去了,”她说,“郎格太太刚刚上这儿来过,她把这件事的底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

  班纳特先生没有理睬她。

  “你难道不想知道是谁租去的吗?”太太不耐烦地嚷起来了。

  “既是你要说给我听,我听听也无妨。”

  这句话足够鼓励她讲下去了。

  “哦!亲爱的,你得知道,郎格太太说,租尼日斐花园的是个阔少爷,他是英格兰北部的人;听说他星期一那天,乘着一辆驷马大轿车来看房子,看得非常中意,当场就和莫理斯先生谈妥了;他要在‘米迦勒节’以前搬进来,打算下个周末先叫几个佣人来住。”

  京华时报记者 田超

(责编:陈灿、陈苑)

推荐阅读

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校园内郁郁葱葱,老校长徐悲鸿亲手栽种下的...
【详细】
影视|演出|艺术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校园内郁郁葱葱,老校长徐悲鸿亲手栽种下的... 【详细】

影视|演出|艺术

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