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青年作家集体出书坚持虚构文学

田超

2016年07月23日08:53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四位青年作家集体出书坚持虚构文学

  7月17日,“文学的另一种可能·新古典写作”文学论坛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近年来受到文坛关注的四位青年作家孙一圣、双雪涛、于一爽、赵志明集体推出小说集。评论家李敬泽表示,这是一个不适合写小说的时代,四位年轻人却用自己的坚持证明着虚构文学的力量。     

  著作反映各自创作面貌

  以“新古典”名义推出这批新人新作,包括孙一圣的《你家有龙多少回》、双雪涛的《平原上的摩西》、于一爽的《火不是我点的》和赵志明的《无影人》,这四部小说集大多是他们近几年的新作,能直接反映各自的创作面貌。

  这套书的策划编辑王二若雅,此前曾推出包括冯唐、路内、曹寇、阿乙等人的“中间代”系列。她表示,相比早一批成名的70后、80后作家,这四位是迟来的,他们既无市场影响力,也未获得体制的青睐,甚至已不够年轻。“但是从他们的作品中,能看到新与旧的碰撞,在传统的文学叙事中创造新的可能。”

  对于“新古典写作”这种提法,孙一圣直言:“其实每个作家都挺反感一个概念。从市场角度,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于一爽总结自己的语言特点时,幽默地说:“我觉得我是小学生写作,词汇量很低。曹寇原来说我是面瘫写作,小说里没有什么形容词,后来变成性冷淡写作,没有成语、没有修饰,什么都没有,可能我没掌握过那东西。”

  谈到如何走上写作道路,双雪涛提到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派”小说家,“如果没有他们那拨人,如果不是在年少时候读过他们的书,我肯定是不会写作的。我之前读的语文课本、世界名著,还有一些中国古典的小说,所以在高中时候看到包括余华、苏童和格非、马原的小说的时候,第一次感觉到文学是有意思的,不是给你讲一个道理,而是在叙述里能够得到某种快感,这个当时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冲击。”

  从古典中汲取营养

  论坛上,李敬泽、徐则臣、张悦然、杨庆祥等文坛前辈,结合“新古典写作”和四个人作品展开讨论。张悦然觉得,她跟这几位作家的成长阅读经历比较像,“一开始读西方的东西比较多,会觉得它们是先进的,甚至有一点嫌弃中国传统的东西。但是,等到逐渐成熟起来就会有一个转身的过程,会发现原来身边有那么多的宝库,可以从古典传统中吸取很多东西。”作家徐则臣认为,中国当代的作家受西方小说流派和写作技巧影响比较大,如何与中国古典的写作血脉发生联系,是中国作家面临的共同话题。

  青年评论家杨庆祥认为,“新古典写作”这个提法是编辑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但这个说法目前能不能把这四个作家,以及后续更多年轻的作家框进去,“我觉得是存疑的,不过,目前把它作为一个概念也是可以拿出来讨论。这些作家的写作,某种意义上已经呈现出了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他们最希望的结果是用他们的作品来立一个概念,而不是用这个概念把他们这些人都放在这个框子里面。任何有野心的作家,或者对自己有自信的作家都是这么想的。”

  李敬泽用“迷途的羔羊”来形容几位青年作家,他说:“说老实话,我现在看年轻人做小说家打心眼里同情他们,是在不恰当的时代选择一件不恰当的事。为什么?因为在这个时代做一个小说家是艰难而困苦的事,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在给于一爽的序里写道,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小说的枯竭,很多读者,都比小说家聪明。选择当小说家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就这四位来讲,这个路还真是都没选错,他们都在各种不同的方向上让我们看到,即使在这个时代,虚构依然有力量,虚构依然有意思。”

  京华时报记者 田超

(责编:熊旭、林露)

推荐阅读

广西花山岩画、湖北神农架申遗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申请文化遗产、湖北神农架申遗自然遗产,分别成功入选。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
广西花山岩画、湖北神农架申遗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申请文化遗产、湖北神农架申遗自然遗产,分别成功入选。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

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校园内郁郁葱葱,老校长徐悲鸿亲手栽种下的...
【详细】
影视|演出|艺术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校园内郁郁葱葱,老校长徐悲鸿亲手栽种下的... 【详细】

影视|演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