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2日,作為第二屆中國詩歌節特邀嘉賓的雷抒雁“回家”后心情激動,記者在西安南二環長安立交橋附近的一家酒店見到了他——一個平和的智者。
當日,雷抒雁向記者回憶了當年創作《小草在歌唱》的經歷。他說:“那是一個思想意識形態還比較混亂的年代,可能張志新不算一個先知,但至少應該算一個‘先覺’。”雷抒雁說起創作《小草在歌唱》時的情感經歷,至今仍覺得是一件“較為痛苦的事情”。他認為,“她代表了一種民族的精神,而我也覺得隻有‘小草’能把它表達出來。她不僅承載了對人性的拷問,也是對社會的一個質問,這樣的情感表達才會讓人震撼。”
談及對新詩處境的看法,他認為這不是簡單的一兩種原因所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興趣愛好發生了轉移,可供選擇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娛樂性在文化發展中佔有了很重要的一面,像二人轉、戲劇、小品、相聲、電影、電視、網絡等。而且現代社會節奏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大,更多會選擇輕鬆、愉快的消遣方式。再加上多媒體的出現,也分散了詩歌的影響力,這不僅對詩,對其他的文學形式也有很大沖擊。”
當日的採訪,雷抒雁心情大好。這既有他回到家鄉的緣故,更有他對詩歌發展的期待。盡管早已是名人,但雷抒雁在採訪中很平和,也很親近。(記者 曾世湘)
(責任編輯:溫璐、許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