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中是春天還是秋天 百家講壇揭五大謎團--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清明上河圖"中是春天還是秋天 百家講壇揭五大謎團

《清明上河圖》是每個中國人都熟知的宋朝張擇端名畫。本來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有比較一致的意見,就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石渠寶笈三編本”為張擇端原作。在雍正年間,和碩寶親王弘歷,也就是后來的乾隆皇帝曾經得到過與《清明上河圖》原作接近的仿品。
2013年02月26日08:47    來源:文匯報    手機看新聞

  《清明上河圖》是每個中國人都熟知的宋朝張擇端名畫。最近,雲南大學教授蘇升乾登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講述《清明上河讀宋史》,引起人們對《清明上河圖》的再度好奇和對張擇端生存時代的關注。

  哪幅《清明上河圖》才是張擇端的原作?

  本來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有比較一致的意見,就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石渠寶笈三編本”為張擇端原作。但近年來在對畫作的宣傳中,因為“石渠寶笈三編本”年代久遠且幾經戰亂,陽光、濕度、霉菌的侵害,使絹本設色的原作色彩退去,底本深暗,識讀起來頗費眼力。於是常常以年代較近、色彩艷麗的“清院本”來代替,由此造成新的混亂。我們在網絡中查詢時不難發現,有些文章注明張擇端作畫,內容也是與原作相吻合,但偏偏附圖卻是差之千裡的“清院本”。再加上舊貨市場上雜亂不堪的各種偽作,也讓一些年輕人搞不懂《清明上河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不管什麼東西,隻要好就有偽造仿制,如今稱之為“山寨”。《清明上河圖》在金代就已經“爭相收藏”,所以歷代“山寨版”的“上河圖”不在少數。最早有明確記載的,就是畫卷后面楊准的跋文中提到的裝裱師傅以仿本偷梁換柱。因為元代統治者的書畫鑒賞能力弱於宋、金,這幅畫只是放在秘書監內。后來一位裝裱師傅用臨摹本替換出真跡,將《清明上河圖》盜出宮外。又經兩人轉手,落入客居北京的江西人楊准手中。楊准得畫后借故還鄉,重新裝裱此畫,並且在畫后續寫跋文,記載了得畫的經過。由此,元代宮廷裡的那位裝裱師傅,至少是早期山寨版的作者之一。到了明代,《清明上河圖》有近兩百年的時間在民間收藏,人們對這幅名作有所耳聞又難得一見,所以揣測模仿的就更多了起來。

  在雍正年間,和碩寶親王弘歷,也就是后來的乾隆皇帝曾經得到過與《清明上河圖》原作接近的仿品。弘歷雖然寫詩的水平不高,但在文物鑒賞方面造詣頗深。他覺得那幅畫雖然很大氣,但前后銜接並不太順暢,而且細部動態上也有些美中不足。於是決定再造一幅更完美的《清明上河圖》。他組織了五位畫家,對畫作進行了臨摹創新。新的《清明上河圖》畫面清晰,色彩艷麗,畫面結構和其中某些人物的姿態與原作相近,推測畫家們事先是見過與原作相近的摹本的。這幅畫現在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稱為“清院本”。

  清院本的篇幅比真本長出了將近一半,人物也更多,街道也更復雜。而且由於繪制時間離現在比較近,所以色彩也比較艷麗,看著很舒服。可是,就在新的《清明上河圖》繪制完成幾十年后,嘉慶皇帝通過抄家獲得了張擇端珍本的《清明上河圖》,嘉慶請來太上皇乾隆,爺兒倆一看就明白了,這才是真貨。不過礙於面子,兩人誰也不再提折騰臨摹本《清明上河圖》的事,好在他們正在給宮廷保存歷代書畫編輯目錄,取名《石渠寶笈》,於是就在張擇端真跡畫卷的開頭蓋上“石渠寶笈”和“寶笈三編”兩個印章,算是給了真跡一個正式的名分。所以今天故宮博物院藏本的《清明上河圖》又稱為“石渠寶笈三編本”。

  至於其他的仿品,那就數不勝數了。初步統計,現在國外館藏的《清明上河圖》在美國有5本,法國4本,英國1本、俄羅斯1本、捷克1本、日本1本、中國台北多達9本。其中有元代摹本,也有明清摹本。

  現在國內影響最大的,一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石渠寶笈三編本”,被專家們認定為張擇端原作﹔再是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乾隆元年摹繪的“清院本”﹔還有現存遼寧省博物館的明代仇英的仿本。由於版本紛雜,造成分析畫作的內容時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說畫上有多少人,有說七八百的,也有說一千二三的,差著將近一倍。說七八百的是指“石渠寶笈三編本”,說一千多的是“清院本”。為什麼大家會把不同的本子混起來呢?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因為清院本和仇英的仿本好看。故宮博物院的“石渠寶笈三編本”是畫在由雙股絲織成的縑絹上,開始是有顏色的。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分顏色已經看不出來了,縑絹的淡褐色逐漸加深,畫面殘破,線條與底色之間也不是那麼分明。

(責任編輯:實習生 包銀輝、許心怡)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