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趕在這個季節前往東京汴梁,一定可以嘗到宋朝的冷飲。
開封府有三家大型冷飲店,一家叫“曹家從食”(從食就是副食品),位於朱雀門外,另外兩家位於舊宋門外,店名失考。三家店子都賣冰雪、涼漿、甘草湯、藥木瓜、水木瓜、涼水荔枝膏……諸如此類的冷飲品種。
冰雪是宋朝版的冰糕,涼漿是冰鎮的發酵米湯,甘草湯是冰鎮甘草水,藥木瓜是用蜂蜜和好幾種中藥材把木瓜腌制一番,擱滾水裡煮到發白,再搗成泥,然后跟冰水混合均勻的清涼飲料。水木瓜比較簡單,木瓜削皮,去瓤,隻留下果肉,切成小方塊,泡到冰水裡面就成了。涼水荔枝膏跟荔枝基本上沒關系,主要是用烏梅熬成果膠,然后再把果膠融入冰水。
這些冷飲都離不開冰,可是宋朝沒有現代化的制冷設備,大熱天的從哪兒弄冰呢?答案是:趕在冬天有冰的時候提前把冰存起來。存在哪兒?地下的冰窖和冰井。宋朝冰窖很多,宮廷有大型冰窖,到了夏天把冰分賜給后妃和大臣﹔民間有小型冰窖,冷天雇人去河裡砸冰,背到冰窖裡放好,等天熱了運出來賣錢。
宋朝也沒有冰箱,冰塊一出冰窖,很快會化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宋朝冷飲店裡備有一種雙層大木桶,底下有基座,上面有圓蓋,接口處包白銅,把冰塊往夾層裡一放,兩三天都不會化。冷飲做好,就用這種大木桶冷藏。不冷藏的時候,該木桶還能當空調使——屋裡四個角各放一個,打開蓋兒,冷氣絲絲地冒出來,可以降溫。
宋朝冷飲不含色素,不含防腐劑,憑當時的技術水平也做不出來假果汁和假果粒,照理說應該很安全。但是前面說過,宋朝做冷飲用的冰都是天然冰,取自江河,含有很多雜質,用來降溫毫無問題,直接飲用是有可能鬧肚子的。
《宋史》第三百八十五卷記載了南宋皇帝宋孝宗跟禮部侍郎施師點的一段對話。宋孝宗說:“朕前飲冰水過多,忽暴下,幸即平復。”意思是我前幾天吃冷飲吃得太多,搞得拉肚子,幸好現在不拉了。施師點說:“您是國家最高領導人,一舉一動都關系到江山社稷和百姓生活,千萬不能再憑自己喜好亂吃冷飲了。”宋孝宗“深然之”,對他的話深表贊同。
(來源: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