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設計與限量銷售讓剪紙文化產業找到了一條出路。圖為徐陽的剪紙作品。
筆者見到徐陽時,他正在位於京城百工坊內的剪紙店鋪裡招呼幾位挑選剪紙的顧客。20平方米左右的店鋪四周挂滿了各色剪紙。徐陽是北京民間工藝美術師,自幼喜愛繪畫,1977年開始學習剪紙手藝,曾以剪紙作品《賽龍舟》榮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他的作品《雙喜在民間》以每幅1.2萬元的價格共銷售出11幅。作為“北京剪紙”項目的傳承人之一,徐陽為剪紙工藝的傳承與發展提出了新思路。
個性化設計與限量銷售
剪紙除了單純作為紙質裝飾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作用——作為花樣運用在服飾、器具上。徐陽將這一功能進行了普及,他曾設計了一枚玉章圖樣,同心圓內畫著剪紙的圖樣,同心圓外寫著標字,既富有中華元素,又不失現代簡約。據了解,徐陽的工作坊內承接的訂單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傳統剪紙上進行圖樣創新,但仍然走傳統剪紙的路線﹔另一種是個性化設計。他指著一張福字剪紙說:“傳統剪紙講究吉祥、社會性和民俗性,這張福字剪紙裡,包含葡萄、蝶戀花、年年有余等五種意象,體現了人們對於福字的五種寓意。是在原來單純福字剪紙上進行的創新,豐富了福字的內涵。”
傳統剪紙多為寫意圖畫,而現代剪紙又增添了寫實圖樣。筆者在採訪時,看到徐陽的辦公桌前放著老虎伍茲的剪紙肖像設計圖。一幅個性化設計的肖像剪紙作品可以賣到數千元。徐陽做的另一幅較大的絲綢剪紙作品,價格在1萬元以上。徐陽介紹,這些個性化設計剪紙作品很多都是限量的,一般數量在10幅以下。個性化設計和限量銷售模式使得徐陽的剪紙作品既滿足了消費人群的需要,又能維持工作坊自身的發展。
“個性化設計擴大了剪紙的應用范圍,它們可以在服裝、器具上作為裝飾底樣。個性化設計的盈利較剪紙零售或者批發要多,因為個性化設計的價值重點體現在創意上。”徐陽說。
傳承與經營兩手抓
雖然徐陽的剪紙作品不愁銷路,但是剪紙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也困擾著他。“現在剪紙文化產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侵權問題。花費時間與精力做的設計被盜取,在外面賣幾毛錢一張,這非常打擊設計者創新的積極性。”徐陽講到這裡顯得很無奈。他剛剛與一個地方的民俗博覽會打了一場官司,該博覽會在未得到授權的情況下用了他的剪紙作品《高蹺》。雖然這場官司勝訴了,但打官司既耗費時間又耗費精力,徐陽認為這無法真正解決侵權問題。
談起剪紙工藝的傳承,徐陽很自豪地指著牆上貼著的他去清華大學辦講座的剪報。“我經常會應邀到一些學校去做講座。” 徐陽通過這種方式向大眾普及剪紙知識,激發大眾尤其是年輕人對剪紙的興趣。徐陽現在帶了3個徒弟,有的來自美術學院,有的已經工作。但他們長期跟著徐陽學習剪紙設計與制作技藝,徐陽則將他們當做未來的傳承人進行培養。
徐陽說,傳統剪紙題材的花樣非常有限,不進行適當的創新,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剪紙作品的銷量自然不好。文化產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創新。隻有在傳承與發展中不斷創新,融合現代社會的社會性和民俗性,剪紙藝術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他在傳授弟子剪紙技藝時,會將創新理念潛移默化地教給他們。他現在的最大願望就是能將剪紙手藝以及精神傳承下去,讓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在現代化潮流中繼續流傳下去。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