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畫家錢培琛在73歲這一年,終於出了名。美國聯邦調查局近日以詐騙、洗錢、逃稅等罪名,起訴以出售多位現代派畫家仿冒品牟利的紐約藝術品經理人格拉菲拉·羅沙麗絲,這些贗品全都出自一位名叫錢培琛的旅美華裔畫家之手。
根據《紐約時報》8月16日的報道:“法庭文件指出,在過去15年間,錢培琛偽造了至少63幅包括杰克遜·波洛克、巴奈特·紐曼等抽象藝術大師的作品。”該案涉案金額達8000萬美元,這些畫作還曾在多個國際大展、主流博物館展出過。
案發后,人們好奇的是錢培琛所畫贗品為何能蒙蔽鑒賞大師、屢登國際大展?近年,國內藝術品收藏也極其火爆,成交價記錄不斷刷新,繁榮表象之下,是否也魚龍混雜?前FBI藝術犯罪組首席臥底探員惠特曼,披露了全球藝術犯罪的狀況。
1、錢培琛僅是利益最底層
提供畫作贗品的錢培琛,並非這起造假案的真正主角。《紐約時報》講述了錢培琛的生平:這位1981年赴美留學的藝術家,深受語言不通的困擾,在美國32年的生活和從藝道路,不如意之事頗多。
起訴書以及其他的法院文件顯示,上世紀90年代初,錢培琛在紐約曼哈頓下城的大街上出售自己的畫作時,被羅沙麗絲的男友及一位名叫迪亞斯的藝術商人發現,從1994-2009年的15年裡,羅沙麗絲和迪亞斯要求錢培琛仿照杰克遜·波洛克和威廉·德·庫寧等知名印象派畫家的手法,創作了至少63幅作品。
根據美國法律,復制知名畫家的作品並不違法,但不得假冒真跡出售。目前還不清楚錢培琛是否知曉羅沙麗絲購買自己的畫當成“名人作品”出售。不過,起訴書披露,錢培琛所作的這些畫,被羅沙麗絲以每幅幾千美元的價格買入。這樣的價格,錢培琛顯然是以復制品或仿品的價格出售的。
而羅沙麗絲通過1857年就成立的、紐約歷史最悠久的諾德勒畫廊(Knoedler& Company),以及曼哈頓的一個經銷商,將錢培琛所作的畫,賣出了8000萬美元的高價。羅沙麗絲向諾德勒畫廊和經銷商朱利安·韋斯曼謊稱,這些畫是那些著名畫家“新發現的作品”,大部分由一位要求匿名的收藏家“X先生”從其父手中繼承的。
諾德勒畫廊賣出了這批畫作中的40幅,獲6300萬美元,其中2000萬美元分給了羅沙麗絲。羅沙麗絲通過經銷商朱利安·韋斯曼售出的畫作也賣出了1700萬美元。
諾德勒畫廊的前主席安·佛利德曼和經銷商韋斯曼堅稱,盡管沒有相關証明文件,但他們一直以為這些畫作都是真跡。這些畫作后來還在多個國際大展、主流博物館展出過。
一位與錢培琛同期留學美國的、不願具名的藝術家披露,這些畫作之所以被謊稱為著名畫家“新發現的作品”,是因為“從媒體曝光的仿作來看,他並不是純粹的模仿,不是照抄的,他是根據畫家的風格,自己又另外進行的創作”。
這起藝術造假案開始露出馬腳是在2011年底。一名比利時收藏家耗資1700萬美元,從諾德勒畫廊購得杰克遜·波洛克的一幅作品。該作品並未收入畫家作品目錄,但賣方和畫廊均稱是真跡。
此后藏家証實該畫系偽作,並將諾德勒畫廊告上法庭。諾德勒畫廊爆出售假丑聞關門大吉后,畫廊總監稱其這些作品來源於一位名叫羅沙麗絲的藝術商人。於是,錢培琛所畫的63幅畫,在FBI的追查下曝光。
“在藝術造假案中,像錢培琛這樣的藝術家,僅僅是利益的最底層。單從金額上看,錢所獲得的回報根本無法與藝術商人的獲利相比。”上述匿名藝術家分析,“問題關鍵還在於羅沙麗絲這樣的藝術商人,如何騙過畫廊的眼睛,或者索性與畫廊合謀。”
2、藝術犯罪年案值600億美元
前FBI藝術犯罪組首席臥底探員羅伯特·惠特曼向記者披露說:“事實上,藝術欺詐、造假是藝術犯罪世界最大的分支。這些案件的數量遠遠超過古董藝術盜竊案。每年的國際藝術犯罪業務達600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為藝術造假案。”
這位擁有20年藝術犯罪偵查經驗的FBI探員,職業生涯中破獲了大量的藝術造假案和藝術盜竊案,擁有長期與藝術犯罪分子交往的經歷和經驗。他說:“贗品幾乎充斥著整個藝術收藏行業,無論是郵票、輔幣、藝術品,還是古董、畫作,無一例外。通常制造這些假貨的人都是像錢培琛這樣的技藝精湛的藝術家,或者工匠。而贗品會向全世界范圍的藝術市場流通。”
按惠特曼的說法,“贗品進入市場主要依靠兩個渠道:要麼是賣家故意欺騙收藏家,要麼是未接受過藝術教育的賣家在無意中將贗品帶入了市場。不過后一種往往會在小型藝術市場或者拍賣行發生。”而擁有悠久歷史的諾德勒畫廊藝術總監,在“沒有相關証明文件”的情況下,輕信藝術商人羅沙麗絲,或許隻能“驚嘆於錢培琛的天才技藝”。
一種流傳於業內的說法稱,國際藝術品市場有半數以上為贗品。藝術市場也許永遠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像錢培琛畫作這樣能躲過權威專家眼睛的不在少數,甚至有些在騙局曝光后,贗品依然在市場上流通。
1998年,英國“約翰·邁亞特案”被警方公之於眾。這起案件所牽扯的范圍之廣、金額之大均前所未有,被稱為“20世紀全球最大藝術品偽造案”。與錢培琛案如出一轍,住在英國斯塔福德郡的約翰·邁亞特曾是位失意的藝術家,因自己的畫作賣不出錢,妻子將兩個孩子丟給他后離去。為了撫養孩子,邁亞特不得不兼職充當藝術教師來養家糊口。
但其驚人的模仿能力讓來自倫敦的藝術商人約翰·德魯看到了商機。邁亞特成功地炮制出200多件超現實派、印象派、立體派的名畫贗品,而德魯則將這批“名人真跡”,賣到倫敦上流社區,騙過了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行,愚弄了著名的大英博物館和V&A博物館。
2012年,西班牙警方破獲了一個偽造藝術品團伙,逮捕了9人,查獲大量偽造畫作。嫌疑人涉嫌偽造名人畫作,經由馬德裡一家知名美術館在黑市非法出售。此前,馬德裡一名古玩收藏家和3名藝術品經紀人涉嫌以120萬歐元出售一幅偽造的畢加索油畫遭逮捕。
2013年6月,德國和以色列警方在一次代號為“Malefiz”的行動中,發現了近千幅可疑的油畫、素描和水粉畫。此案最早來自意大利警方調查的一宗藝術品交易,一幅名為《K19》的名畫,被懷疑是贗品。
因為此贗品與開設在德國威斯巴登的一家畫廊有關,德國聯邦刑事調查局也對案件產生了興趣。不久,有“以色列FBI”之稱的以色列執法部門“Lahav 433”,也一腳踩進了此案。因為他們在追查一宗洗錢案時,無意中發現嫌疑人也從事偽造和銷售藝術品。
惠特曼說:“因為藝術品交易金額巨大,所以到了熱門藝術品和古董的流通環節,各式各樣的人都會參與其中,包括洗錢者、經營非法生意的畫廊老板、毒販、航運公司、利欲熏心的收藏家等等,偶爾還會有恐怖分子。”
他同時也強調,美國及一些歐洲國家,打擊藝術犯罪的力度非常大,意大利設有專門負責打擊文化遺產犯罪活動的執法機構,擁有“文物憲兵”300余人﹔法國在巴黎的藝術防范小組有30多名專職探員,西班牙和英國也都有自己的專案組。而藝術品犯罪在1995年就被美國列為聯邦罪行,聯邦調查局於2004年成立了惠特曼任職的藝術犯罪組。
3、中國古董假貨泛濫
“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日益繁榮,贗品的流通隨著市場的擴大而增加。所以中國的收藏家要分外小心,以確保藏品的真實性。”較之國際藝術品市場“半數以上為贗品”,惠特曼向記者披露,中國的情況更為嚴峻。
根據“來自中國、美國和英國拍賣行”的有效信息顯示,“中國古董藝術品市場上應該有70%是仿造的。假貨尤其泛濫的領域在字畫、瓷器以及中國古代兵器等。中國的制造工藝非常之好,在審美上與古代的文物在同一層次甚至更勝一籌。”
惠特曼這一說法,得到了國內資深藝術品投資咨詢人士成鳴(化名)的印証。成鳴甚至向記者表示:“70%的估計還算是比較保守”。他披露,陶瓷造假以江西景德鎮、河南洛陽、浙江龍泉、廣東潮州等地為主﹔青銅器造假是以河南洛陽伊川縣煙澗村為代表。”玉器造假重災區為河南南陽鎮平縣石佛寺鎮、安徽(蚌埠),這些地區主要是漢代玉器造假地。遼寧則是全國90%的仿制紅山玉的聚集地﹔書畫造假以天津鼓樓地區為最。
“最荒唐有一個例子,是河南洛陽孟津南石山村高水旺燒制的仿北魏陶俑的工藝品,在北京古玩市場上,曾被國家機構列為搶救性收購的北魏珍貴文物。這個段子在業內一度成為笑柄。”成鳴告訴記者,一位專家在北京某古玩市場的地攤上看到了一尊“北魏時期的陶俑”,當時恰逢洛陽一北魏時期墓穴被盜,此專家即認為該陶俑是北魏時期珍貴的文物,上報國家博物館撥專款、專項搶救性收購古玩市場上的“北魏珍貴陶俑”。
但隨后這種“北魏陶俑”在市場上大量涌現,有人提出質疑。后經警方調查,才發現這批陶俑是河南洛陽孟津南石山村的高水旺仿制的。
“國內藝術品收藏市場的繁榮催生了大批的制假村。不過雖然這些制假村中的農民個個都是造假的高手,但是相對專注於高仿工藝品的民間藝人而言,農民的造假僅僅忽悠普通的收藏者,而高仿的工藝品能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成鳴透露,“能夠被鑒定出來的大多是二三流的贗品,真正一流的造假,比如瓷器,隻有把真的和假的放在一起才可能看出來。”
這些制造贗品的工匠,隻在利益的最底層。“有些從事藝術造假生意的商人,或許支付給工匠的錢隻有幾千、上萬元左右。因為比如像瓷器的造假,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專業的工匠完成,沒有人可以憑借一己之力來完成一件贗品。但出錢的商人能將這些工匠統籌起來。最重要的一點是,也隻有能夠涉足這個行業的商人,才能把贗品帶入流通渠道,拿到拍賣市場去拍賣。”成鳴指出,雖然國內藝術品市場贗品諸多,但“誰也不會承認自己手上有假貨”。
“而拍賣行不承擔藝術品保真責任,則進一步導致了贗品的泛濫。因為對於拍賣行來說,藝術品隻要不流拍就能賺取一筆可觀的佣金收入。”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