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的畫像和他創作過的各種角色
>>陳可辛談宮崎駿隱退:很遺憾<<
騰訊娛樂訊(文/付超)當地時間9月1日,作為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入圍影片,宮崎駿新片《起風了》在麗都島進行了首映儀式。因為身體抱恙,宮崎駿先生並未親臨現場,而吉卜力工作室主席星野康二先生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在《起風了》之后,宮崎駿將不再拍攝長片。
宮崎駿今年72歲,1963年進入東映動畫公司,1985年與高?勛共同創立吉卜力工作室。從事動畫多年,宮崎駿及旗下的吉卜力一直堅持手繪2D動畫,並為世人供奉了《龍貓》、《千與千尋》、《風之谷》、《懸崖上的金魚姬》等諸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在宮崎駿宣布隱退的當下,讓我們以關鍵詞的形式,串聯起他50年低調卻榮耀的半生吧。
情結:漫畫與飛機
宮崎駿的父親經營著一家軍工性質的飛機工廠,從理論上來說,他是個富二代。但由於身體不好,即便幼年享受著極度自由的環境,他也沒墮落成一個游手好閑的紈?子弟。少年時期的宮崎駿最大的愛好是畫靜物,而他最常接觸的物件就是飛機。所以很好理解,漫畫和飛機這兩個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名詞,為何會成為他日后割舍不掉的情結。
早在大學時代,宮崎駿便表現出對漫畫的驚人迷戀。由於大學裡沒有漫畫社,他加入了跟漫畫社最接近的兒童文學研究會,社員據說隻有他一人。這段時間,宮崎駿的漫畫特別高產,還向貸本漫畫社投過稿。日后,宮崎駿的名作之一《風之谷》,便是根據自己的漫畫改編而來。此外,創意來源於安徒生童話的《懸崖上的金魚姬》,也跟他加入過兒童文學研究會的經歷脫不了干系。
當然,漫畫生涯對宮崎駿最大的影響,就是讓他崇尚2D手繪動畫的制作。《懸崖上的金魚姬》全片共使用17萬幅手繪圖,由70名員工合力花費一年半時間完成。現在你總能理解,為何宮崎駿的導演作品總是創作奇慢了吧。
至於對飛機乃至飛行器的沉溺,就相對比較直觀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名字,便源於二戰時期一款意大利偵察機。而《紅豬》、《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等片,都毫不避嫌地表達了宮崎駿本人赤裸的飛行情結。
標識:少女與環保
宮崎駿作品大家都很熟悉,各種解讀文本也很多,再聊難免老調重彈。他作品中更有意思的東西,反倒是一些“慣性”創作理念,比如總是以少女為主角,總是在聊環保理念。
宮崎駿的少女主角代表作毫無疑問是1984年的《風之谷》,談到為何不把娜烏西卡這個強力戰士設計成男性,宮崎駿的回答是,“男性過於好斗,娜烏西卡顯然不能那麼膚淺。”這句話自此成了宮崎駿作品的標簽,除了《天空之城》等少數幾部作品,大部分的宮崎駿作品,都在講著一個小女孩如何帶著純真抵抗世界的故事。
環保理念的植入,也一直是宮崎駿電影的母題。《風之谷》的靈感來源於水俁灣汞污染,《千與千尋》講的則是浪費糧食要受到懲罰的簡單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龍貓等一系列經典形象証明,宮崎駿作品中從來不乏想象力,但他筆下的主角卻始終都是相貌普通、能力一般的尋常角色。宮崎駿自己解釋說,這樣做的目的是,“孩子們看完片子后會相信這個故事,因為主角跟他們一樣,都是普通人。”從這點來看,美式動畫的獵奇設置和並不落下風的想象力,對比宮崎駿,還是欠缺了一些人文關懷。
本人:低調且古怪
不要被宮崎駿溫暖的作品給騙了,他本人可不是那種笑瞇瞇的和藹老人。這倒不是說他脾氣不好,而是他因為固執而有點兒捉摸不透。
宮崎駿給世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低調。《哈爾的移動城堡》在北美上映前后,老人家隨便找了個理由,便全程缺席宣傳。算是他人生最高頂點的《千與千尋》,當年上映時得到了首相的捧場,但回過頭,宮崎駿一點面子不給,公開批評人家當眾念錯字的糗事。
採訪宮崎駿也不是件易事,因為他鮮少接受採訪,而且總是能夠弄得採訪者灰頭土臉。曾經有記者想拍馬屁,在採訪過程中表示,自己和孩子一遍遍看他的動畫,結果被宮崎駿一頓批評,“我的片子最好不要看超過兩遍,孩子花太多時間在電影上不是好事,這會讓他們忽略現實世界”。
可以想象,在宮崎駿身邊生活,會是怎樣的高壓體驗,這一點他的兒子宮崎吾朗肯定最清楚。吾朗導演處女作上映時,曾被宮崎駿當眾批評制作糟糕,兩人關系最差時,甚至迎面走路要繞道而行。但我們說了,這是宮崎駿的固執,他絕對不是個壞脾氣的人,《懸崖上的金魚姬》,就是宮崎駿以自己兒子的經歷創作的動畫。
至於環保思想,也是宮崎駿在現實中常提及的東西。他甚至曾經半開玩笑地說,“我想看到東京被大海淹沒,NTV(日本電視公司)的電視塔成為孤島。我想看到曼哈頓成為水下之城……我對這一切感到興奮。金錢和欲望,所有這一切會走向崩潰,綠色的雜草將接管世界”。
>>點擊觀看宮崎駿經典作品回顧展<<
宮崎駿導演作品年表及簡評:
1979年《魯邦三世:卡裡奧斯特羅之城》
宮崎駿動畫長片處女作,根據同名電視動畫改編,但卻是全新的獨立故事。片中的歐式建筑風格,在以后的《天空之城》、《紅豬》、《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均有展示。
1984年《風之谷》
根據宮崎駿自己的同名長篇漫畫改編,宮崎駿的少女設定和環保理念開始呈現。但影片在北美發行時刪減了整整21分鐘,另宮崎駿本人十分暴怒。
1986年《天空之城》
吉卜力工作室的開山作品,靈感來源於《格列佛游記》,片中飛行機器人的設計靈感則來源於雨燕。影片融合了蒸汽朋克、飛行古堡等西式風格,對《紅豬》、《哈爾的移動城堡》等片有巨大影響。
1988年《龍貓》
宮崎駿本人最滿意的作品,也是其職業生涯最經典的代表作之一。
1989年《魔女宅急便》
根據日本作家角野榮子同名作改編,也是宮崎駿首次挑戰少女成長的題材。之所以會挑戰該題材,是源於宮崎駿在岳父家中消夏時,跟小女孩們一起閱讀的體驗。
1992年《紅豬》
宮崎駿曾經在採訪中表示,《紅豬》是最有其本人性格特色的電影,重補拍續集的他,甚至還想過拍《紅豬2》。影片根據宮崎駿在一本模型雜志上連載的漫畫故事改編而來,原作只是一個名叫《飛空艇時代》的短篇。
1997年《幽靈公主》
宮崎駿短期隱退后復出首作,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經費最高的作品,票房收入也打破日本本土紀錄。此后不久,被當作接班人培養的近藤喜文導演過勞而死,宮崎駿的隱退計劃被迫延遲。
2001年《千與千尋》
宮崎駿第一部成功打入西方、並廣受世界范圍贊譽的作品。它不僅超越《泰坦尼克號》成為日本最賣座電影,而且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等多個國際大獎。
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
根據戴安娜·維尼·瓊斯同名作品改編,同樣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
2008年《懸崖上的金魚姬》
吉卜力重返手繪的復古大作,拍攝來源於吉卜力成員集體度假時休憩的小城旅館,靈感則來自安徒生童話。拍片期間,宮崎駿已覺身體不適,每周要定期做三次按摩。
2013年《起風了》
宮崎駿正式隱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