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教師節追憶師恩師情 詩詞叢裡覓師情

半塘月光

2013年09月09日09:24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詩詞叢裡覓師情(大地漫筆)

  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人們常說,師恩無垠,從這點上來說,我們國家設立教師節的意義非同尋常。而尊師重道這一點,在中國這樣一個“各領風騷數百年”的古詩詞國度裡,也是處處可現。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兩句,當首推誦讀。它描寫的是秋花凋零之后、紛紛揚揚洒落根底,不遠去,不遠離,回歸地母,化身成泥,反哺養它生它的花枝,這種精神,與教師們獻出一生無所求的精神,極其相似!所以,用它來比喻老師,最恰當不過。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這是鄭板橋的《新竹》詩。作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文辭奇絕,這首詩,使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解說新竹勝於老竹、高於老竹的根本原因,在於老竹對新竹的蔽蓋、扶持,這不能不讓人想到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老師擎起的雙手,托起了學生的耀眼輝煌,從而使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更到時來心不謹,終身何以報恩慈。”是丘處機的《贈眾道友詩》中的兩句。情真意切,說出了對老師的崇敬和感恩戴德的拳拳心意,師恩大於天,重於山,廣無邊,割舍不斷,感念於此,便慨嘆“終身何以報恩”,對老師的恩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詩句,家喻戶曉,也常用來譬喻老師教育學生的細微細致,貼切生動。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的《無題》,原本是戀愛詩,但也常被人們拿來比喻老師的奉獻,也很是恰當。

  在又一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徜徉在這些表述師愛的古詩詞中,怡情怡心,追憶師恩師情,感念所有教過自己的老師,默祝他們明天更好。


  《 人民日報 》( 2013年09月09日 24 版)

(責編:黃維、許心怡)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