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專家:漢字需要書寫

2013年10月23日08:20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專家:漢字需要書寫

  現代化的漢字輸入方式,帶來的是書寫以及交流的便捷,對於中華漢字、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傳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與此同時,這樣便捷的輸入方式,已經大大縮減了手寫漢字的機會,而漢字作為一種象形文字,長時間的疏於練習,必然會生疏。電腦對手寫漢字的沖擊不言而喻。“電腦普及以來,越來越多都是鍵盤書寫,書寫能力有所下降,像平時我們留個字條,寫個字據,有的人就顯得挺尷尬的。”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語言研究所的程榮教授說道,“寫不上來,就寫個大概齊,或者寫個錯別字,而這個問題越回避,就越嚴重。”

  “悲劇”寫成“杯具”

  世界通用語言的英文中,26個字母,字母本身在詞義表達上已經不包含任何意義。作為世界唯一一種表意的文字,漢字本身就傳承著中華文化。形成漢字的每一個構件,都表達著自己的意思。眾所周知,漢字本身形成的結構,也存在著書寫的審美,當我們書寫一個漢字的時候,同樣傳達了漢字詞義之外的內涵。古語言,“見字如見人”,正是如此。當我們見到蒼勁有力的字跡,我們會感受到書寫者剛毅的性格﹔當我們見到舒展悠揚的筆畫,我們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而當我們見到許久未見的親人的字跡,我們會倍感親切。但這些在26個英文字母上卻無法體現。所以,正如程榮教授所說,漢字手寫是不應該,也不可能在電子信息時代被完全取代的。

  無論是語言所的程榮教授,還是漢字聽寫大會的導演關正文,都認為現在漢字手寫都尚未達到危機的程度。但是電腦已經讓人們的手寫漢字能力大大降低,“我們把他說成危機也未嘗不可,引起人們的重視。”

  正如程榮教授所說,漢字書寫引發的漢字規范問題,不是僅僅出現在手寫漢字的問題上,在電腦錄入過程中同樣存在,“比如我們的網絡語言中,也十分突出,音同音近的字隨意替換,信手拈來,像‘悲劇’‘喜劇’寫成‘杯具’‘洗具’,‘和諧’寫成‘河蟹’,這些現象也是規范用字意識淡薄造成的,不能是漢語拼音輸入法字庫的問題。”

  漢字需要書寫

  而在程榮看來,未來手寫漢字將會融入現代化的電子錄入方式。手寫輸入的方式在很早已經出現,但目前手寫模式大多數最終確認顯示仍然是印刷體漢字,而讓屏幕中顯示手寫體漢字也是技術上已經實現的一件事兒。尤其是當今觸屏手機、觸屏電腦的出現,手寫漢字的回歸應該就是人的意識的問題。

  而此時,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這樣提醒大眾關注手寫漢字的電視節目就有了特殊的意義。程榮說,“這樣的節目帶來的應該是推廣普通話、規范漢字書寫以及漢字詞義傳承的多層意義。一個漢字是由音、形、意三個方面組成,而在節目中這三個方面全部涉及到了。”“所以節目之外,大家討論的問題也不僅是對漢字書寫的討論。”

  根據央視提供的重點節目收視率數據顯示,央視綜合頻道和科教頻道並機播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決賽收視率達到2.6%,而同時段的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達到1.67%,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達到0.86%。

  程榮說,這樣的節目產生的是普通大眾對書寫規范意識的加強了,而這麼一個似乎有點枯燥的形式,卻產生了不一般的影響。也說明,大眾對祖國的文字還是非常的熱愛。

  今年的夏末秋初,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讓人們重新對漢字書寫提起興趣。跟著電視中的選手一起寫漢字,成為很多觀眾每周五都要做的一件事兒。提起為什麼做這麼一檔漢字聽寫節目,導演關正文說:科技繼續進步,誰也不知道漢字書寫能讓我們方便到什麼程度,也許那時候從小我們就不用寫字,就真的不會寫漢字了。

  節目創意

  警醒漢字書寫的危機

  記者:最初創意這個節目的時候是如何考慮的?

  關正文: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文化,漢字是最燦爛的部分,他不僅僅是一個交流工具,它是我們漢文化重要的組成。最初創意這個節目的時候,我們能夠清晰地感覺到,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交流書寫的工具一直在進步,而且越來越方便。而這種數字化的書寫方式,對於拼音文化的文字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只是對我們特有的方塊漢字有特別的影響。“提筆忘字”這一說法並不是今天才有,是從有漢字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幾千年來,漢字的數量越多,復雜的、表意的、抽象的漢字隻要人不經常書寫,或者是學得不是很扎實,人們就很容易忘記如何書寫。而在當代,我們科技的進步,大大加速了這一現象。

  記者:據您所了解,如今普通大眾在手寫漢字的能力上退化有多嚴重?

  關正文:其實,今天的大多數人也沒有退化到那麼的嚴重,大家還都在寫字,但是如果科技繼續進步,誰也不知道100年之后,漢字書寫能讓我們方便到什麼程度,但是如果現在我們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到了10年、50年、100年之后,可能就是危機。也許那時候從小我們就不用寫字,就真的不會寫了。所以我們做的這個節目,希望它直接指向漢字書寫,而不是通過一個什麼游戲來展示。

  記者:關於漢字的節目,我們從國際上幾乎沒有可以參照的節目,在節目研發上,我們做了哪些工作?

  關正文:節目以前確實沒有什麼參照,原創性比較強,所以為了做這個節目,我們花了4個月時間,專門制作了一本我們的制作寶典,這個寶典有400多頁厚,其中所有的制作流程中,各個工種需要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題庫的建立,整個比賽過程中,我們一直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有著密切的聯系。漢字書寫關系民族文化傳承,有民族基礎情感,所以它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題材,它符合一個新題材高收視節目的幾個要素。所以錄制第一期節目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能夠確定它成功了。

  設計題庫

  十個等級劃分詞匯難度

  記者:在題庫的設計上,最初節目組是怎麼考慮的?

  關正文:目前國內關於中國漢語詞頻的研究,一般都是指向高頻詞的,指出哪些詞匯出現頻次最高。比如,鍵盤的輸入法都有聯想功能,哪些進入聯想詞庫,主要依據詞頻。我們設計題庫需要做難度的分級,某種程度上來說,和高頻詞有點是反向的,我們要知道什麼詞難,而不是什麼詞經常用。

  這個難度分級,目前沒有成熟的學術支持,所以我們被迫要做大量的測試。我們把題庫分為10個等級,第一級應該是零難度,而第十等級的就是最難的,理論上是所有人寫不上來的。

  記者:題庫測試的過程是怎樣的?

  關正文:競賽的題庫是需要一定要求的,題庫必須能在單位時間內,讓選手通過這樣的考核達到必然產生的競賽結果,也就是必須保証均勻的淘汰率。如果不能淘汰,這個單位時間內的競賽就是無效的,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競賽要求必須主動控制,但這個控制的唯一工具就是題的難度。

  記者:現在觀眾普遍反映題難,甚至有人說,在看過后,就覺得自己是文盲,在最初設計題庫的時候有這種感覺嗎?

  關正文:題庫難是選手的優秀程度造成的。作為一個比賽,我們必須在單位時間內淘汰相應的選手。大家都說,你應該考點生活中常用的、易錯的詞。我們現在看到的節目,每期大概用到90到70個詞,但是在錄制過程中,真正的競賽中,我們都用到了100個詞,也就是說我們最多的情況是有30個詞的比賽內容是被刪掉的。我也希望考常用的易錯的詞,但是有時候40分鐘都淘汰不下去一個人,他們真的特別優秀。所以題庫難度是選手水平決定的。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語言的發達程度,優美程度,和詞意表達的細分程度有很大關系,比如一個“笑”字可能有各種各樣的詞匯,這是漢語博大精深的體現,漢語不應該僅僅體現在常用字。我們說某人寫文章,文字真美,那很大程度上是詞匯量的豐富,語言掌握的足夠多。如果我們把字詞意,都給簡化了,那是一個悲哀,這是快餐性的文化的觀念在作祟。

  有些生僻字選手並不是寫不出來,有些字甚至是他們了解中國造字的規律,自己推演出來的,這些都是競賽極其精彩的表現。這是不可以往反向做的!

  確定選手

  選手把“現漢”聽寫3遍

  記者:比賽選手為何都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

  關正文:根據語言專家有相關研究,社會人群中,高中生的書寫能力是最強的,從大二以后人的書寫能力就會下降。但是高中生面對高考壓力,所以也不忍心佔用他們的時間。而小學生,到了六年級,他們同樣面臨考中學的壓力,也不能佔用他們時間。但是5年級以前的學生,他們認識的詞語很難超過一般成人的水平,精彩度不夠。成人選手,如果選手不是對漢語書寫有特殊研究、喜好的人,比賽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如果選擇漢語書寫的愛好者,從13億人如果選擇100個人的話,說不定這100個人不僅僅是背現代漢語詞典,說不定每個人都能背康熙字典。所以最終我們選擇了初二的學生。

  記者:參加比賽的選手是如何准備的?節目組有提供題庫范疇嗎?

  關正文:他們在參加初賽的時候,能感覺到一點題庫包含的內容,但是再多的我們也沒給,因為我們覺得一個很好的詞匯,可能作為考題的題目還留著呢。一開始,我們也想要不就用《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但測試的時候就發現那裡面的詞根本就不夠用。后來知道好多學校是把“現漢”第六版聽寫了3遍,幸虧沒從那裡出。

  所以我們現在的題很多是超出了“現漢”第六版的。但是我們目前也是沒有發現一個適中的參考書提供的。

  賽制規則

  競賽隻有錯殺沒有錯放

  記者:現在的賽制有人會覺得每人答一道題存在運氣成分,不如大家答同樣的題,最后看正確率?

  關正文:首先題庫的難度設置上我們盡量做到公平,同一輪次的比賽,題庫的難度都設計的是同樣的難度。實際上,兩個人競賽,每人隻挑一個詞,那偶然性很大,但是如果競賽10道題,一個你寫對6個,我寫對5個,那你實力就是比我強,100道題更是這樣。所以一定程度上,題目量越多,越可能達成公平。

  其實一直關注節目的人就會發現,我們的競賽中,初賽中表現優異的選手,到后來的表現也都是非常好的。這裡面肯定有錯殺的,但是沒有錯放的,有的趕上他就是不會的詞,就被淘汰了,但是能打到最后的一定沒有弱的。

  記者:第一屆節目這麼火,競賽是不是考慮還要再接著辦?

  關正文:第二屆馬上就要啟動了。其實今年的節目整個都是實驗階段,作為一個原創的節目形態,有太多需要具體錄制和制作工程總結經驗的東西,這是要在以后的節目中實現的。這一屆我們選手是在全國各地的學校指定的,特意配了一些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下一屆,我們將讓全國的適齡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在各個學校廣泛開展競賽,可以想象到時候的競賽將有多精彩。

  晨報記者 解辰巽

(來源:北京晨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