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佛山清代名將墓被盜 古墓前現“井坑”(圖)

楊波

2013年10月23日09:15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佛山清代名將墓被盜 古墓前現“井坑”(圖)

  古墓的石碑前出現一個盜洞,長約80cm,寬約70cm,深約200cm,盜洞底部可見棺木,露出的棺木頂蓋有被移動過……

  古墓的石碑前出現一個盜洞,長約80cm,寬約70cm,深約200cm,盜洞底部可見棺木,露出的棺木頂蓋有被移動過……

  佛山三水樂平大旗頭村聞名省內外,其緣由來自百年前清末光緒年間名將鄭紹忠,這名來自三水樂平的著名武將曾官至一品,任職廣東水師提督,聲名顯赫。

  昨日,記者獲得消息,位於三水樂平大旗頭村虎頭崗的鄭紹忠古墓約3天前被村民發現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疑被盜墓人兩度挖掘,但是否有配飾寶物被盜尚不得而知。目前,三水警方與當地文物保護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古墓前驚現“井坑”

  昨日上午,記者在位於三水樂平鎮大旗頭村的一個山坡上找到了清代名將鄭紹忠的古墓,古墓佔地超200平方米,墓穴的四周有石獅等石雕矗立。由於長年失修,墓群被雜草和叢林遮掩。古墓的四周豎立了多個石碑,石碑上篆刻有鄭紹忠的先祖以及其妻,均為官員要職,其家族顯赫可見一斑。

  遭到毀滅性破壞的正是這座鄭紹忠古墓,在古墓的石碑上,仍舊能夠清晰地看到雕刻的封授光祿大夫、建威將軍鄭公府墓和一品夫人鄭母冼夫人等字樣。

  記者在現場看到,古墓的石碑前出現一個深似水井的大坑,底層棺木已裸露在外,且明顯被人移動過。“這個基本可以確定是專業的盜墓人所為,能夠准確無誤地打井直達墓穴,幾乎沒有什麼偏差。”當地村民鄭先生指著被挖掘的墓穴石岩層說,石岩層至少都有10厘米以上,如非用專業的器械進行挖掘,根本無法打開。

  古墓疑遭兩次挖掘

  記者注意到,棺木位於古墓的正中間,被打開后的一側無法目擊棺木內是否存在任何物件。“不知道具體盜墓時間,我們村准備興建垃圾池,大約3天前有村民就上山去選址,其間就看到陵墓被挖開了。”村民們表示,發現古墓被盜后立即報警,但昨日村民再次返回古墓查看時發現,古墓的底層棺木一側又有被移動的痕跡,盜墓人極有可能再次返回古墓實施盜竊。

  昨日,佛山市文廣新局通報稱,在鄭紹忠墓享堂內墓碑前發現有一盜洞,長約80cm,寬約70cm,深約200cm,盜洞底部可見棺木,露出的棺木頂蓋被劈為兩塊,棺內未見有其它物品。另外,墓碑底部有幾個字被損壞,估計為盜挖時遭敲打所致。

  鄭紹忠其人

  在三水大旗頭村,鄭紹忠的事跡被村內老人津津樂道。據歷史資料記載,鄭紹忠原名鄭金,綽號“大口金”,三水大旗頭村人,最初隨農民軍起事,后降清。由於鄭紹忠驍勇善戰,很快得到了清廷的賞識,並賞賜鄭都司銜,更名紹忠。

  據《清史稿》記載,在左宗棠的大力保舉下,1867年,鄭紹忠便獲得署南韶連鎮總兵的官位。僅過兩年,他便被任命為潮州鎮總兵,后官至一品,任職廣東水師提督,甚至得到清廷的黃馬褂賞賜。

  鄭紹忠古墓

  歷史:根據三水區博物館資料記載,鄭紹忠古墓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墓寬5米長4米,佔地面積約263平方米,墓前保留有石獅、石鼓各一對,墓地兩側則有五通聖旨碑。2006年被佛山市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古墓藏於深山之中,雜草將墓地掩蓋。村民告訴記者,多年來已經很少人來對古墓進行維護了,古墓的正前方原本有一排排寬大的石階,但長年累月下來,石階已淹沒在雜草中。

  焦點問題:

  1

  這個墓到底是主墓還是衣冠塚?

  有關鄭紹忠古墓所在位置在坊間傳言不一。根據史料記載,1896年,62歲的鄭紹忠病逝后,其安葬所在地出現多種說法,且一直未被官方証實。

  除三水大旗頭村外,目前在東莞虎門和廣西均有鄭紹忠的墓地,到底哪個墓地才是鄭紹忠主墓,至今仍未有定論。

  佛山市文廣新局派遣文物專家到現場進行勘察,對被打開的棺木進行了詳細檢查,棺內未發現骸骨及其他物品。專家據此推斷,該墓極可能是鄭紹忠的衣冠塚。“要知道鄭紹忠當年的顯赫地位,因為擔心逝世后遭人不忿,故在多地均設墓地作為衣冠塚,同時也是便於后人的祭拜。”該負責人表示,所以這一說法也就與多種坊間傳言不謀而合。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警方已經介入排查盜墓疑犯,相關保護古文物工作也在進行中。

  2

  是否有寶物被盜?

  古墓被盜由此引發村民猜疑,不少村民認為,“他做這麼大官,肯定有貴重物品的,好像以前有個玉白菜,不知道是不是擺放在裡面,如果有肯定就盜走了。”但因年代久遠,古墓中究竟有什麼貴重物品大家都不得而知。

  對此,三水文物部門負責人明確否認了“玉白菜”之類的說法。“不但是衣冠塚,就算是古墓也不一定有陪葬的貴重物品,三水沒有玉白菜之類的國家級保護文物,僅有的也只是在白坭貝丘遺址中發現一樣國家二級保護文物。”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鄭紹忠古墓只是衣冠塚,也就是焚燒衣物后放置其中,除了供后人祭拜,更多的緣故也就是防止主墓遭到破壞,這也就是多個地方出現鄭紹忠墓地的原因。 (記者楊波 實習生伍翠嫻攝影報道)

(責編:黃維、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