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馮驥才:木版年畫已申報世界非遺

2014年01月10日07:33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馮驥才:木版年畫已申報世界非遺

  和個人創作相比,馮驥才更看重的還是文化遺產搶救。在他的理想中有一個宏大的出版計劃,將普查的8億多字的口頭文學全部出版,如果以30萬字每冊計算,將有足足3000冊。

  著名作家、文化學者馮驥才昨日在北京圖書訂貨會發布8本新作。馮驥才在會上透露,繼中國珠算去年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后,今年文化部已經將木版年畫申報聯合國非遺。

  “擠時間”訣竅:午睡挪傍晚 一天變兩天

  這次發布會集中推出馮驥才先生2013年出版的最新作品及其代表作最新修訂版,包括: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文化詰問》、《春天最初是聞到的》、《離我太遠了》、《一百個人的十年》(修訂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凌汛——朝內大街166號》,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西歐思想游記》,黃河出版傳媒集團陽光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先覺——馮驥才文化思想觀》,青島出版集團青島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木版年畫代表作》。

  馮驥才解釋道,之所以一次性推出8本書,因為正好趕巧了,“實際上我每年出的書也不少,主要的精力在做民間文化遺產,還有傳統古村落的搶救,每年要出各種各樣的非遺文化檔案調查的東西,今天正好趕上幾本書在書市上一起出。”

  總有人問他,這麼多事情怎麼忙得過來,每天睡多少覺。他透露,自己的訣竅是把午睡挪到下午五點下班時間,這個方法是好友謝晉教他的,這樣就把一天變成了兩天用。通常白天他都做一些研究和事務性的工作,晚上的時間則完全屬於自己,畫畫、寫作,比較隨性。另外,他從來都習慣把各種平行的事情一起做,事情再紛亂,他的心裡也是清楚的。最后,盡量少開會。這是他擠出時間來的三大訣竅。

  與個人創作相比,他還是更看重文化遺產搶救

  馮驥才透露,繼中國珠算去年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后,今年文化部已經將木版年畫申報聯合國非遺。“這是我們知識界有責任編的一本書,木版年畫是我們的年文化,是我們民族情感、內心世界理想和夢想的呈現,我們用了很大的力量普查了7000多種木版年畫,從中選出了代表作品,送到聯合國去,希望把中國木版年畫變成人類共享的遺產。”

  談到未來的創作計劃,馮驥才說,今年想寫《俗世奇人2》和《凌汛——朝內大街166號》的續篇,名字都想好了,可能叫《在激流中》,從上世紀70年代跨越到80年代的文壇。“我們這代人也該寫了,王蒙、張賢亮、劉心武歲數都比我大,我應該寫了。”另外,他還想今年能辦一個畫展。“上帝給我一些時間,讓我辦一次畫展,我就滿足了。”

  但是和個人創作相比,他更看重的還是文化遺產搶救,在他的理想中有一個宏大的出版計劃,將普查的8億多字的口頭文學全部出版,如果以30萬字每冊計算,將有足足3000冊。“這套書出版了就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的貢獻,這比我個人作品大得多。到時候,給世界各大圖書館送一套,這比幾個歌星更能代表中國文化走出去。”

  “文化產業”應該是企業家做的事

  談到從一個藝術家到一個文化學者的轉型心路歷程,馮驥才說:“不管怎麼轉型,我還是個性情中人。我還是充滿了想象。但是說到轉向大概和這代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有關。另外,我們太熱愛我們的事業,把藝術的事業看得比我還重要,大的事業比藝術本身還重要。”馮驥才屬馬,他說以前特別喜歡“一馬當先”這種詞,現在比較喜歡“馬不停蹄”,但是不會像以前那樣狂奔,“我喜歡的是一步一個腳印,做的事情要對后代負責任。”

  以前,馮驥才曾對“文化產業化”這個提法提出尖銳的批評。昨天,他詳細闡釋了自己的觀點,“文化產業化是會對文化造成極大傷害的口號。文化產業概念可以成立,不是藝術家和作家以及文化部門做的事情,是企業家做的事,文化部門根本不應該做文化產業,就是該做精神文化的工作。”

  他認為,文化軟實力這種說法,也應該畫一個問號。“國家軟實力是准確的,國家軟實力由什麼構成?不是文化,是文明,是一個社會的文明。如果一個社會公平正義,人人和諧,有很高的素質,有底線,有很好的文明氣質,就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這個軟實力,文化可以起到作用。文化產業實際上是一個名詞,但‘化’是一個動詞,文化有一部分可以生利,有些東西不能生利,非要生利,等於破壞了文化,所以文化產業化是一個粗鄙的、荒謬的觀點。”

(來源:北京青年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