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朱濤澄清:“質疑梁思成林徽因抄襲事件”是誤讀

2014年01月16日00: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朱濤澄清:“質疑梁思成林徽因抄襲事件”是誤讀

  中新網北京1月16日電(上官雲) 近日,一則“香港專家:梁思成有許多研究是重復和抄襲”的新聞受到關注,標題中的“專家”、香港大學建筑系助理教授朱濤及新作《梁思成和他的時代》由此進入公眾視線,並引起廣泛討論。15日下午,記者聯系上該書作者朱濤。朱濤表示,大部分爭論在書中都有答案,他希望稍加時日新書上架后,在大家能看到書的基礎上做出全面澄清。

  產生誤會或因整理文字表述有歧義

  8日下午,“梁思成與他的時代”文化沙龍在京舉行,作者朱濤與嘉賓就此展開對談,各媒體作出相關報道。隨后,一個“朱濤質疑梁思成”的說法傳播開來,部分媒體以“香港專家:梁思成有許多研究是重復和抄襲”刊發文章,引起軒然大波。

  隨著事態擴大,12日,朱濤在博客發文澄清此事,表示“質疑梁思成”之說完全不符合他的本意,誤會或因一些記者未到場、誤讀沙龍整理文字引起。

  在8日的沙龍上,朱濤在發言時說:“……我覺得還得再回溯,把30年代、40年代梁先生做的工作再整理一遍。我當時想不可能有任何創新了……結果沒想到一深入下去,我很吃驚地發現梁思成先生的研究有大量的空白,大量都是想當然的重復和抄襲,很少有獨立的挖掘史料來分析的。”

  朱濤在博客中寫道,也許正是這段表述引起誤會。因為當時他在現場談論的話題是“對梁思成先生的研究”,並非評價“梁思成先生本人的研究 ”。朱濤提及,他在后面幾天發現,一些記者並沒有讀他的書,甚至沒去沙龍現場,僅根據發言整理文字寫出通訊稿。遺憾的是,整理文字中“梁思成先生”前面少了一個“對”字,這可能使這些記者望文生(歧)義。

  並未質疑林徽因“抄襲”

  除去對討論問題語境的誤讀,一些詞語的使用可能也是導致誤會產生的原因之一。8日當天,朱濤在沙龍中還談到,1932年3月林徽因在《營造學社匯刊》上發表的《論中國建筑之幾個特征》一文,大段借鑒了日本學者伊東忠太的《支那建筑史》(1925年首版)。

  當時朱濤表示,按今天的治學標准,無論是直接引用還是間接引用都應標明出處。但因並不了解1930年前后中國學術界的規范和慣例,不敢就此對林文妄加評判。並表示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梳理清楚林徽因的文字中有哪些是借鑒別人的,才能理清哪些是她的獨創。朱濤在博文中對此予以澄清,表示自己僅僅講林徽因借鑒了伊東忠太,並非質疑“抄襲”,更未質疑梁思成“抄襲”。

  然而《城記》的作者,同樣研究過梁思成學術思想的王軍卻並不這麼認為。他14日在博客中寫到,朱濤提及的《支那建筑史》並非1925年首版,因為書中內容“大段借鑒”1927年出版的《支那佛教史跡》第三卷內容,日期不合邏輯,“《支那建筑史》的中文版印於1937年,是陳清泉譯、梁思成校,書名已被改為《中國建筑史》。”

  隨即,王軍在博文中進一步提出質疑,認為朱濤關於“林徽因大段文字借鑒伊東忠太的《支那建筑史》”的表述,潛台詞不言而喻。王軍表示,朱濤應該把他“對比”的研究過程展示給大家。

  隨后,記者聯系王軍。王軍表示,不接受媒體採訪。

  歷史研究應針對歷史問題探討

  15日下午,記者聯系到朱濤。朱濤首先表示,大部分的爭論在書中都有答案,因此他想待新書上架,在讀者能夠看到全書的基礎上全面澄清。

  隨后,記者轉而聯系到朱濤新書出版方,出版方轉達了朱濤目前對爭論的意見。據稱,朱濤認為現在不便公開回應王軍。因為讀者都還沒看到他的書,如不“就書論書”便大動感情、乃至責難,於此時卷入細節紛爭毫無意義。

  另外,朱濤表示,仔細看書的人會發現其中一些通過歷史考証得出的結論,如“林徽因借鑒伊東忠太”或挑戰關於“梁思成研究盲點”的“刺點”,在書中不下十個。他會在2月15號的演講中細說,包括詳細論証“林借鑒伊東”的論點。

  在朱濤看來,歷史研究是針對歷史中的問題來探討。如果當下人對歷史人物的情感糾纏在裡面,就容易使討論變得非理性。不管怎樣,大家重要尊重一個討論的基礎,因此希望大家能夠先看原書,在此基礎上再做判斷。

(來源:中國新聞網)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