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港中學生走紅 因朗誦太投入獲封"表情帝"(圖)

2014年01月16日10:15    來源:武漢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港中學生走紅 因朗誦太投入獲封"表情帝"(圖)

港中學生走紅因朗誦太投入獲封“表情帝”(圖)

  香港中學生梁逸峰最近火了,原因是他的朗誦表演實在太投入。而在前日,他的回應也出現在了網上。

  日前,梁逸峰在2009年香港學生詩歌朗誦比賽上的一段視頻被上傳到網絡。視頻中,他表情銷魂,演技一流,被網友封為“表情帝”。該比賽中,他用粵語朗誦孟浩然的《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和晏幾道的《南鄉子》時,用瞪眼、張望、扯嗓等獨特方式將詩歌演繹得“淋漓盡致”,網友直呼“根本聽不下來”。也有網友稱“這位學生全身上下都是戲,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還有不少網友評價說,這簡直是新一代的“表情帝”啊。

  喜愛惡搞的網友當然不會放過這位網絡紅人。僅僅幾天之間,十幾個不同的重編視頻版本就出現在了網上,其中以說唱樂為主。

  前日,有網友在Facebook上發現了疑似梁同學的個人頁面。在個人頁面中,他撰寫長文,感謝網友們的熱烈支持,“一切安好,不用擔心”,同時笑稱“有華人的地方,就知梁同學”。此外,他還表示,希望自己將來有機會代表香港表演朗誦,為港爭光。同時,梁逸峰對那些制作惡搞短片的網友不僅沒有生氣,還稱贊他們制作水平很高,自己完全支持他們的創作。記者李曉彤

  兩位專家都挺梁同學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黃家潤說,古詩詞的朗誦方式並沒有統一規定,“朗誦詩歌猶如穿衣,得體最好,衣服穿大或者穿小了都不合適。”黃家潤說,私塾先生教小孩子朗誦詩詞,都會搖頭晃腦,現在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朗誦詩歌依舊會搖頭晃腦,而年輕人朗誦詩歌多半語速較快,沒有太多身體語言。相比之下,黃家潤覺得搖頭晃腦地朗誦詩歌更好,“以這種方式朗誦,字與字的間隔長,發音字正腔圓,能更好詮釋詩詞內涵,聽者也能聽得懂。”

  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兆鵬看過梁逸峰朗誦詩歌的視頻,較為認可這位中學生的朗誦方式,“他生動形象地詮釋了詩歌的意境,挺好的。”王教授告訴記者,朗誦古典詩詞的方式並無統一規定,能准確生動地詮釋詩詞意境並能打動聽眾的朗誦方式,就是好的。“普通話四聲中沒有入聲,而廣東話中保留有入聲的發音。入聲發音短促,適於表現壓抑怨憤類的情感。梁逸峰以廣東話朗誦詩歌,在聲情的演繹上更有優勢。”記者鐘磬如

(來源:武漢晚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