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兩年中,每年中國電視熒屏都有十幾檔華語樂壇歌手比賽節目。表面的繁榮背后,卻是中國原創音樂長期的低迷。1月3日,由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與燦星團隊聯手打造的一檔原創模式、挖掘原創作品的《中國好歌曲》以黑馬姿態意外收視奪冠。這背后,是人們為中國流行音樂付出的怎樣努力?記者採訪了該檔節目導師之一、著名音樂人劉歡。
記者:想為中國原創音樂做點什麼,是您重回《中國好歌曲》評委席的原因嗎?您覺得,《中國好歌曲》最終能抵達您預設的目的地嗎?
劉歡:是啊,能做點什麼就做點什麼吧。做之前不會考慮值不值,就是覺得該做了。作為一個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的經歷者和見証人,什麼都不做有些不像話了。這麼多歌唱選秀類的節目激烈的競爭,最后我們出了這麼多好的歌手,如果我們原創沒有跟上的話,這些歌手就成了無本之源,我們往下怎麼辦?
所以我們就在設想,有這麼一檔節目出現。第一次錄像,原創的整體水平就已經超過了我們幾個導師的預期。閃光點當然是作品。比如第一期已經播出的《卷珠帘》《一個歌手的情書》《蒲公英在飛》《他媽媽不喜歡我》《喝酒blues》等,各種風格的作品都有。原來預設這個節目的大目標是能成為一次推動中國流行音樂原創力的事件,小目標是至少能推出兩三首作品。現在看來達到這個目標應該問題不大。
記者:依靠電視節目推原創音樂,您曾說過這其實挺悲情。在您看來,中國的原創音樂,現在究竟居於怎樣的一個狀態?您覺得,中國樂壇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劉歡:這問題很大,總體上來說我覺得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渠道的問題,由於盜版的影響,我們的傳統唱片工業已經嚴重萎縮,比世界上其它地區萎縮的要嚴重得多,這就使得十多年前還行之有效的傳統的唱片公司推歌的機制幾乎喪失。面對不斷上漲的制作成本和幾乎失控的盜版,加上新媒體的商業模式要麼是免費下載,要麼是沒有建立起規范,我指的主要是手機增值業務,唱片公司的投入與產出完全不成比例,再生產也就無從談起,原創音樂也就得不到應有的推動。
另一方面,原創制作在商業上不自信的條件下更多地採取迎合所謂市場的方式,失去了引領趣味的信心,這就使很多創作陷入低端,雖然受追捧,但喪失了音樂上的價值。
記者:您覺得什麼時候原創音樂能夠再度蓬勃,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還需要怎樣的努力,才能讓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到更為重要的位置?
劉歡:其實音樂在人們生活中的需求一直都存在,只是我們沒有有效地提供,具體的解決辦法我也很迷惘。但這一兩年來的電視音樂秀讓我們看到了由電視媒體主導的所謂全媒體關注的推廣力量,我覺得我們可以探討一下新的流行音樂運作模式,既然能夠有效地推出很多歌手,是否也能有效地助推原創作品。
原創作品是整個流行音樂的核心,也是整個流行音樂產業的核心價值。具體這個所謂全媒體鏈條未來怎樣運行,應該由有智慧的媒體界和商業界人士們去發揮想象力,去努力探尋,把它轉化成有效的商業模式,讓流行音樂再度繁榮起來。
我只是個做音樂的人,我說過我們這是摸著石頭過河,僅憑一個電視節目想要扭轉整個局面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想開個頭,總要做起來,不做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結果。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16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