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筆記
北有平遙,南有洪江。
地處湘西南地區的洪江古商城位於沅、巫兩水交匯處,是古時進入雲貴川的重要水路通道,也是明清時期重要的商業碼頭城市。如今我們作為游客能夠欣賞到的是保存完好的自明清以來興建的23個錢庄、48個半戲台、50多家妓院、60多個煙館、70余所酒家、80來個客錢、近百個作坊、近千個店鋪、380棟窨子屋,面積近30萬平方米的歷史畫廊。幾百棟傳統建筑古色古香,牆連牆、檐連檐,重樓疊院,高低錯落。由於洪江的地勢高低不平,所以房屋就地勢錯落而建,街巷繞房舍彎曲而走,曲折莫辨,致使古商城的街巷猶如迷宮一般。
窨子屋 太平缸
洪江古商城的古建筑群被視為《清明上河圖》的活版本。據考証,古商城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380多棟,具有典型的明清江南風格又兼具沅湘特色。神奇的是,在這些以磚、木、石為材料的古建筑上找不到一顆鐵釘。這些叫做窨子屋的建筑,最早是侗族的民居,也是湘黔贛地區的特色傳統建筑,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形狀像四合院,但是有兩到三層,三層上還有天橋連通南北。外面是用青磚砌成的高牆,用以防火防盜,裡面木質的房舍據說冬暖夏涼,屋頂向天井的方向傾斜,大概是防止雨水淤積吧。
幾乎每進門都有一口缸,被稱作太平缸,據導游介紹,與別處陶制的缸不同的是,這裡的缸都是用青石板鑲制而成,且每一面都雕刻著寓意吉祥的花紋。也有些圓形或六角形的魚缸,缸的外壁鐫刻著詩詞、魚龍花鳥等圖案。
除了富商巨賈的宅地,這裡還有不少地方讓我以為自己身處某個影視基地。比如說,會館,我在黃飛鴻電影裡可沒少見到,為聯絡族誼鄉情,維護同鄉利益而設立的會館以各種宮命名,比如江西的萬壽宮,福建的天后宮等等。會館內有正殿、偏殿、正廳、客廳、客房甚至是戲台子。如此多的會館也讓人聯想當年熙熙攘攘的商客與古城的繁華。
荷風院和紹興班,后者是清代高級妓院“堂班”之一,妓女多為美貌智慧並存年的高級藝伎,前者則是紹興班演出的所在。這兩個建筑有趣的地方在於為掩人耳目,每層樓的走道都被封住而單獨開設了出入口,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鮮明的行業特征。看來即便是在商業氣息濃厚的洪江,尋花問柳都不是正大光明的事情。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了中國青樓歷史文化展室。
還有一處讓我們頗興奮的是見到了真正的鏢局,“忠義”二字表達出成功護鏢的決心,可見那時運輸貨物,安全第一。現在呢?順風、韻達、中通,真是既要“通”、“達”又要如“風”一般迅速啊!
巷弄深處的福興昌則是一座高級鴉片館,始建於清朝嘉慶二年,牆上還張貼著老上海的卷煙廣告,煙館裡擺著煙具。這些煙具制作考究,小零件都是用上等白銅制成,少數還有銀制的﹔煙槍更是用翡翠、瑪瑙、鑽石、金銀、象牙等珍貴材料制作。
古商城 已沒落
被稱為“中國內陸地區資本主義萌芽的活化石”的洪江古商城,在1934年有3.76萬人口,其中經商的就達到1.3萬人。抗日戰爭時期,地處“大后方”的洪江出現“戰時繁榮”,全國20多個省市和港澳台地區及國外的商人紛至沓來,開設店鋪達1300余家。同時,這裡還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商業發展的標本。它起源於春秋,成形在盛唐,鼎盛於明清,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臘、鴉片聞名,是湘西南地區經濟、文化、宗教中心,素有“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會”之美稱。明末清初,這裡就已經出現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商人通過榨取雇工們的剩余價值來進行財富的原始積累。
即使這裡不復往日的繁華也依然可以在磚瓦間感受到濃濃的商業氣息。譬如,這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厘金局,佔地330平方米,是一棟單進三開間木質建筑,是清朝政府對通過國內水陸要道的貨物征稅的稅收機構,距今有近150年的歷史。
明清的商人們在洪江設立總號,在武漢、鎮江、上海等地設分號,聘請掌櫃的,形成股份制雛形。洪江建立了運轉自如的商業系統,涵蓋運輸、稅收、金融、服務、教育等現代商業社會所必需的各個行業與部門,其中尤以錢庄、銀行最為突出。
當年城內最著名的大富豪“永泰商號”在洪江發行並流通的“號票”,算是比較早的企業債券。商號的老板劉永泰稱得上是洪江首富。靠著販賣鴉片賺取的錢財過著奢侈的生活,豪宅裡的“吸煙室”能同時招待10幾個人抽食鴉片。然而,1934年的正月初一,一場大火把劉家的深宅大院吞食得干干淨淨。一切的奢華、絢麗和榮耀,就在大火中灰飛煙滅了。
一起衰敗的還有整個洪江古商城,隨著現代交通的發展,洪江逐漸失去了作為五省通衢的地位,往日的輝煌不再有。
觀“貢龍” 迎財神
與其他地方越來越淡的年味不同,洪江的年味依然很濃。在春節期間,洪江舉辦了各種精彩紛呈的民俗活動吸引游客。龍獅競技大賽中,19支龍獅隊伍形成了千米長的表演長街。街道兩旁觀看表演的人爭先恐后的在龍獅隊伍經過的時候在龍身下鑽過,這種被稱為“貢龍”的習俗預示著新的一年裡平安健康、吉祥如意。而在元宵節這天出街,責被稱作是“踩街”(也叫“彩街”,即被彩色裝扮后的街道)。
作為商貿重鎮的洪江,商賈雲集,店鋪如林。歷代洪江的商人都有春節拜財神的習俗,沿襲至今,每逢春節,大街小巷張燈結彩,類似舞龍、舞獅、花燈等民俗傳統活動精彩紛呈,年年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財神祈拜典禮上,演員分別扮演文、武、義、富、偏五路財神,按乘龍船、搶路口、喝路酒、敬高香四個步驟進行,展示接財神、迎財神、請財神和求財神四個環節。洪江商人傳說農歷正月初五是玄壇真君下凡視察人間之日,也是財神們的生日,所以洪江人將在這一天接財神、拜財神,並按習俗結束春節的假期,開始一年的忙碌。坐著彩龍船的財神扮演者以及傳統的民俗表演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欣賞。洪江人正月初五祭祀財神的習俗始於明代中期,古時每年由各個會館舉辦,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向杰
實習生 周楊 發自湖南懷化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