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最悲催的一年”,冯小刚这样感叹自己的55岁。这一年中,他主要经历了三件事,消化《一九四二》带来的阴影、面对《私人定制》的阴沟翻船以及执导前途未卜的春晚。期间,他还漫不经心地出了本书,叫《不省心》。
无欲则刚的“刚”
从2013年6月开始,冯小刚接连三次拒绝了春晚的邀请,然而最后,他还是答应了。
他说自己执导春晚,“一不为名,二不为利”。
1997年的一个春天,有一个导演在中国拍了一部贺岁片,神话般地传遍座座城,奇迹般地堆起票房金山……从《甲方乙方》开始,这位暖着中国观众心的导演,十几年独揽了30亿的票房奇迹。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旗帜,无论市场还是影响,今天的冯小刚皆以压倒性优势领先于张艺谋、陈凯歌等科班出身的“大师”。与那些被世界著名奖杯肯定过的导演相比,冯小刚是用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影殿堂,在观众喜闻乐见这一点上,他甚至自诩为“独孤求败”。
改变春晚,冯小刚一定是有过期冀的,自认最懂中国观众的他曾经豪情满怀地相信自己,可以“博人民一笑”。
半年之后,冯小刚一脸愁容地开会、审查节目,他终于认赌服输:“我对春晚的改变没有春晚对我的改变大”,他提醒观众“降低期待值”。
虽然一片骂声的结局是必然的,但从春晚的细微处还是看得出冯小刚是“走心”了的。
曾经的冯小刚是个文艺青年,画风忧郁,爱西部片,还吃素。当年他和王朔一起,谈笑间解构了刻板僵硬的官方单一文化语系,在拍了几部叫好又叫座的贺岁片后,他心中理想主义者的因子有过复苏。《天下无贼》、《夜宴》和《大腕》,他有心走向港台和国际市场,证明自己也可以是深刻的“大师”,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曾经有次在节目中,主持人让观众说冯小刚的烂片,当着冯小刚的面,观众齐声说出“夜宴”两个字,他尴尬辩解说这里有误会,在如同故宫色调一样的国产大片中,《夜宴》有拙政园式的“有格调”的美,然而观众不买账。
这种失落在《一九四二》中重演,冯小刚赌上自己多部贺岁片积累的人气,以实现怀揣了近二十年的电影理想。这部承载着太多期待的电影一上映,竟成为近年来他的票房表现最差的一次。“逃荒史”中夹杂着“建国大业”,这样一部还需要花钱去看的历史教育片被观众嫌弃了。这不是人们对冯小刚的期待,看电影不是为了受教育,至少,不是受贺岁片导演冯小刚的教育。中年危机的苍孙们嬉皮笑脸为自己唱的安魂曲,终于在冯小刚心中响起。
经历这些跌宕,冯小刚释怀了。我欲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理想主义者必然失落,观众就是这么现实。
两部灾难片为冯小刚平衡了奖项与口碑的落差,他笑称自己终于“名利双收”。他越活越清醒,不再跟自己较劲。他纠结拧巴的人生渐渐显露出纯粹、简单、有赤子之心的迹象。他对奖项风轻云淡:“我当不了大师,威尼斯、戛纳,那跟你没关系。”对观众云卷云舒:“我知道你们想看什么,只是我‘无心伺候’。”对娱乐圈不卑不亢:“我不想再做‘鸡’了。”诱惑逐渐过气,他终于心如止水。也许正是这样的勇气和境界,他才敢临危受命,决战春晚。
有佛缘的坏人
蛇年,冯小刚以骂战开启,又以骂战封关。从嘲讽“屌丝”到向影评人“宣战”,他有点肆无忌惮。回放这些年有关冯小刚的话题,炮轰和发飙占了主体。与愤青孙海英交战中,他用了一句“被激情燃烧坏了脑子”结尾,辛辣之至。更早的时候,他因为《手机》与崔永元交恶;他揶揄精英是“权力下的蛋”;他说中国电影“要么是假善美,要不然就是真丑恶”;他曾对记者们喊话:“小的们,你们来封杀我!”他说虚心接受批评“往轻里说是虚伪,往重了说是阴险,我从来不怕得罪人,因为别人从来不怕得罪我”。
“虽然我也干过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但总体来说我不能算一个好人。”他给自己定性了,也不想翻案。
“记者总喜欢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拍(演)这样一部电影?,其实答案就是‘为了赚钱啊’!”冯小刚这样说,他说如果哪个导演不爱钱,那他的电影一定是拍给“不爱钱”的观众看的。
其实,他不是不懂生存法则,是不愿意懂。只有更真实的人,才能剥开社会角色的外壳,还原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他的发布会,没有无聊的繁文缛节,他常常亲自指导现场的排位,让摄像机全部后撤,让提问的记者与他面对面的交谈。一次群访,他甫一落座就主动聊:“我喜欢和纸媒记者聊天,哎你们看过这本书吗?没看过?等会送你一本。”
这样真实的人,对身边的人也真正的好。所以徐帆说“他在用命爱我,他是我的恩人”,所以华谊兄弟愿意砸巨资让他了个电影心愿。也正因如此,他愿意让合作者先把钱赚了,电影植入广告,挨骂的是自己,收钱的是别人,这事儿,冯小刚也愿意承受。他说:“我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人,不能那么自私。”
2010年拍《非诚勿扰2》时,海南一反常态的阴雨连绵,冯小刚点了一炷香赶紧拜,他自称拜出了一个晴天;和记者多次发生冲突之后,他用“媒体竞争太激烈”帮对方解释;他在过生日时,向微博里的网友敬酒,向看了电影堵心的人道歉;他原谅伤害过他的人,对入围《四大屌丝图》不再耿耿于怀;他愿意让谷子地带上那枚勋章,愿意让李元妮和方登坐在一起,他愿意让老东家遇到一个孩子……假愤怒之下,他是真平和。许多人告诉他治疗白癜风的祖传秘方,他婉拒。他说自己的白癜风只是因诸事顺遂而得的小小报应,因此放着不治,是为平衡……五十多岁后,他愿意与自己、与天地、与众生和解。
放下屠刀,才能立地成佛,放下羊鞭,也还是个牧羊人。刘震云说,冯小刚就是“有佛缘的坏人”。
从陶冶到恶心
《私人定制》恶评如潮,这个结果也让冯小刚意外,还是那个我,还是那个王朔,还是那个好梦一日游,口碑去哪儿了?很多铁杆粉丝自我安慰说“他是故意拍这么烂的”。其实不然,如果真这样,他就犯不着跟影评人计较,连续骂上6条微博。
他错怪影评人了。和《甲方乙方》相比,冯小刚的青春热血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云里雾里的道德批判,“住别墅就是俗、住民工宿舍就是雅”等逻辑硬伤已经骗不了精明的观众。结尾作为“替人实现梦想”的无烟行业,却要给每一条河流每一个山川道个温暖而诚意的歉,如果道歉有用的话,那还要环境部做什么?为什么冯小刚会拍出这样一部充满硬伤的电影呢?
还记不记得年初,冯小刚曾用粗鄙的语言嘲讽了草根阶层都在用以自嘲的“屌丝”一词。这种揶揄似曾相识,只是对象不同。高踞成功者殿堂十几年,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曾经蔑视的阶层的不易,敌军变友军。至此,冯小刚终于在他得以安身立命的“先锋属性”上渐行渐远,他变成“公知”腔调,努力让自己爬上民族反思者的神坛。他与曾经的自己站成了决裂的姿态,他讽刺的指针由上而下,转到了普通人那边。无可奈何花落去。
从《甲方乙方》的“成全了我也就陶冶了你”,冯小刚的内心镜像变成了《私人定制》的“成全别人恶心自己”。从“我把青春献给你”到“人民群众中有坏人”,他对普通人,对娱乐圈,由爱生恨的情绪,终于隐瞒不住,释放在了电影里。
曾经的冯小刚,带着苦孩子出身的自卑感和敬畏心,在电影丛林里攻城略地,电影试映时,工作人员疏忽导致声画不对位都能让他立刻哭出来。虽然他在喜剧上没有周星驰的天分,在正剧上没有“国师”们的水准,但他凭借市场忠诚度,依靠群众的力量一路奔袭。终于,所有欲望通关之后,他不愿意再委曲求全,他要“躺在功劳簿上虚度光阴醉生梦死”。
还有三部影片,冯小刚就和华谊合约期满了,曾经被寄予“中国未来商业大片导演”厚望的冯小刚对电影的爱变淡了。他把兴趣点转向了画画、打高尔夫球。他关注两个女儿的成长,怕女儿说他假。他在和老友聚会后写到:“如今已不胜酒力,只能浅尝,就往事斋聊,落寞收场。”可是,中国观众依然对商业大片热情不减,依然对春晚抱有幻想。如果没有了冯小刚,还有几人可以指望?
问题来了———冯小刚是拿青春献给电影,献给爱看他电影的人。青春逝运,当他的生命不再躁动,市场和受众又会如何看待和接纳他呢?观众在成长,导演也在成长,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不变的是那个被称为“贺岁巨匠”、“喜剧大师”的怪咖冯小刚。
冯小刚,著名电影导演,1958年出生于北京,作品风格以京味儿喜剧著称,擅长商业片。作品有《甲方乙方》、《集结号》、《天下无贼》等。冯小刚是一位有强烈平民意识的导演,他始终把目光投向喧闹的现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作品充满游戏、反讽和对生活的调侃。去年,冯小刚被任命为2014年央视春晚总导演。 记者 刘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