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日·祭》导演谈创作初衷
广州日报讯 (记者 林芳)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第一个国家公祭日,热播的《四十九日·祭》中,其厚重而严肃的缅怀也令人无法忽视。该剧由张黎执导,作为北京电影学院78届摄影系张艺谋、顾长卫的同班同学,三人都以风格化影像为外人称道。接受采访时张黎反复强调一句话:“有些罪过不能洗刷,这是巴尔扎克的态度,也是我创作的态度。”
广州日报:在拍摄这部剧之前,您做过哪些功课?
张黎:筹备这部电视剧,最多的功课其实是做在对历史资料的查阅和整理上,这个题材容不得我们有一丝松懈和怠慢。
广州日报:拍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黎:当我们不断地挖掘历史、接近历史的时候,心理压力无疑是最大的。就像张纯如在完成《南京大屠杀》后难以承受史实的创痛而选择自杀,波兰斯基70岁才拍出《钢琴师》,当大量史实扑面而来的时候,太多太多惨剧让人不忍直视,太多太多的牺牲和救赎让人感动,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广州日报:这部剧刚好选在纪念日的这个月播映,是想给观众传递什么信息吗?
张黎:我所想要表达的都已经呈现在了我的作品里,我相信我的观众具备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广州日报:你和张艺谋是同班同学,你怎么看待剧版和电影版的不同?
张黎:最大的不同就是篇幅不同。从我个人来讲,我很欣赏艺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