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紅木故事不可信 謹防平貨充貴料

2014年10月20日09:33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紅木故事不可信 謹防平貨充貴料

   原標題:紅木故事多:謹防平貨充貴料新國標幫倒忙

   股票市場流行“講故事”,古玩市場流行“講故事”,紅木家具市場也流行“講故事”,跟古玩市場差不多,講得最多的是“祖輩留下來的”、“多少年前留下來的”、“朋友急於套現出讓的”。

  這幾年紅木原材料行情看起來大起大落,但價格趨勢總體呈現大幅攀升,有些消費者開始投資前移,從購買紅木家具用於投資和收藏,轉而“炒原材料”,這裡有多少噸海南黃花梨,那裡有多少噸越南黃花梨,還有大紅酸枝、白酸枝。但有業內人士提醒,名貴紅木越來越稀缺,很多人都只是在“講故事”,有的甚至是以低端材質冒名頂替。

  海黃還可以論噸出手?

  今年國慶黃金周,在紅木家具集散地中山大涌,街道有些冷清,感覺不到“金九銀十”的氣氛,記者走訪了多家店鋪,隻見廣告牌所寫幾乎都是“非黃”、“緬甸花梨”、“紅檀”、“黑檀”,而出售的家具也看不到新紅木國標要求的“一書一卡一証”。奇怪的是,成噸成噸的名貴紅木原材料,包括海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大紅酸枝,卻急於出手,消息滿天飛,似乎沒人問津。

  中國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伍氏興隆董事長伍炳亮說,這段時間常常收到急售名貴紅木原料的信息,但“流料”特別多,曾有賣家托人找到他,稱有20噸黃花梨原料要出手,說是全球金融危機那年囤積的,請他過來看貨、收貨,他叫對方發照片過來,或運到台山交易。對方不置可否,拖了很長一段時間,后來了解到哪有什麼“海黃”,只是一堆雜七雜八的木材。賣方提議:不挑不揀,一口價成交!“當然不可能成交”,賣方也不看看對方是誰?!伍炳亮提醒,這堆貨有的是硬雜木冒充紅木,有的是普通紅木冒充名貴紅木,有時為了增加逼真度,有的商家甚至把非洲黃花梨木材的外表刮走一層,打磨拋光,企圖讓木材的紋理冒充“海黃”,“真正的行家哪會這麼傻,隻要刮一刮,一根‘海黃’就不見了一兩萬元。還有的商家會說自己的木料是從舊房子拆下來的門框房梁,你想想,以前的有錢人再土豪也不會拿‘海黃’這麼用吧?”

  平貨充貴料比比皆是

  廣州資深紅木收藏鑒賞專家梁沃華介紹,近來自己或朋友時常會遇到“甩賣大紅酸枝”的賣家,結果大多都是“白費心機”。他說,近期有人稱有一批大紅酸枝,以11萬-12萬元/噸出手,這個價錢簡直就是“五折優惠”。一看實物,原來只是紅檀,其真正售價只是大紅酸枝的1/10。“還有的人說現在自己的公司不景氣,銀行追債,唯有把手裡的一批‘海黃’賣掉,開價低至100萬元/噸。其實那批貨是緬甸花梨,兩者的價值根本沒法比。”

  “現在多數‘甩貨’的人都是以來自非洲及南美洲的硬木來冒充名貴木材,此前有一個賣家說有上百噸白酸枝,以低於市價一半(約2萬元/噸)轉讓,結果到貨倉一看,原來是亞馬遜黃檀,市價是1萬多元/噸。”深圳大觀園紅木典藏總經理鄭喜揚說,有的自稱炒家的售貨方說自己有很久以前存下來的原料,這也很可疑,因為那不太符合近二三十年炒家的做派。

  賭“潛力股新木種”更賺錢?

  從去年底開始,大紅酸枝的價格一路飆升,也成了奢侈品,紅木的檔次明顯出現分化,可以劃分為“三線”:一線為海南黃花梨、越南黃花梨、小葉紫檀,二線為大葉紫檀、大紅酸枝,三線為緬甸酸枝、緬甸花梨等,至於紅木新國標擴大的木種,業界存在激烈的爭論,或許可以歸為“四線”。

  有業界人士認為,整體經濟特別是樓市長期存在下行風險,使紅木家具行業出現了一些困境,許多原先制作名貴紅木家具的企業,為了求生存轉而開發中低端紅木資源,於是帶旺了白酸枝、花枝木等產品的成交,而某些人借助名貴紅木的稀缺性,狸貓換太子,如“用白酸枝的價,賣大紅酸枝”,有更甚者有時連白酸枝都不是。

  此外,家具成品的價格越來越高,還不容易變現,但原材料就不同,其既容易囤積,也相對容易出手,加上早幾年搗騰木材有不少“風生水起”的發財傳奇故事,一些消費者轉而學人“炒木材”,但記者採訪的業內權威人士都不贊成這種做法,“水太深,且太渾”,選購有品牌、有信用,在材質、工藝、設計都有上佳表現廠家的紅木家具反而比較穩妥。

  目前紅木家具市場的情況是,有人看好緬甸酸枝,有人看好緬甸花梨,究竟誰能大熱勝出?伍炳亮不作市場預測,隻表示,新木種也有好料,最終能否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要由市場說了算。梁沃華則表示,任何時候都看好大紅酸枝,傳統紅木,特別是廣作的典型代表設計,價位相對低一些,而且又能體現紅木家具的高雅、大氣和富貴,性價比較高。

  新國標幫倒忙?

  “紅木新國標分類很容易搞到消費者暈頭轉向,上當受騙,如花梨木類包括7個樹種,紅酸枝類也有7個樹種,且產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價格差異很大,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伍炳亮說,大紅酸枝原特指某種傳統名貴的家具用材,對應新國標為“交趾黃檀”,產於東南亞某些國家,市面上看到的多為老撾和柬埔寨產,售價少則十幾萬元/噸,貴則五六十萬元/噸,但新國標歸入紅酸枝類的還有賽州黃檀、中美洲黃檀、微凹黃檀等6種,它們的價格每噸隻需兩三萬元,新國標討論稿還將考慮將一些來自非洲、南美洲的每噸幾千元的木材也納入紅酸枝類,於是導致一些不良商家以平價木材充當貴價木材。他說,前段時間來廣州,看到明明賣的是非洲硬雜木,新國標稱為“刺?紫檀”,因為屬於花梨木類,就堂而皇之地標注成“黃花梨”了。

  有業界人士認為,新國標對制止紅木家具市場混亂局面延續的效果還有待觀察,但添堵的狀況就時有發生。伍炳亮說,對新國標的樹種名稱,即使從業幾十年的行家也要“回爐”當小學生重新學習才行,有時還常常記不住。“常常記不住”的還有梁沃華,他認為新國標未將行家公認的“傳統紅木”列入,反而將“新種紅木”大量加入,鄭喜揚則認為,新國標只是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意見,希望能顧及行業共識和業內習慣。

(來源:羊城晚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