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意大利浪漫派歌劇典范之作《諾爾瑪》中國首演

陳志音

2014年10月23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圖為歌劇《諾爾瑪》劇照。
  王小京攝

《諾爾瑪》,這部意大利浪漫派歌劇的典范之作,在問世183年之后,第一次以全本全貌的方式全新亮相北京,這也是意大利傳統美聲時期“歌劇三杰”之一、貝利尼歌劇舞台版的中國首演。

《諾爾瑪》從編劇到作曲堪稱完美,敘事簡明扼要、生動流暢,抒情大開大闔、精微細致。音樂的呈現,將自然單純、優美悅耳的“貝利尼式旋律運行”發揮到極致,其獨特風格與雋永魅力,無處不達、感人至深。如同一部女主角的英雄禮贊,將女性一生經歷的情感蘊涵其中,所以,諾爾瑪被認為是最高難度的女高音角色之一。

深厚的歐陸文化成就了導演皮耶·阿裡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國家大劇院版《諾爾瑪》舞美設計富於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一幕一景,縱橫交錯的粗壯樹枝,將一面巨大的圓形盾牌隱藏其中,這是高盧凱爾特人頑強抵御外敵的意志與力量的象征﹔“聖潔女神”主導的祭月儀式開始,圓形盾牌上升隱遁,一輪皎潔的圓月赫然顯現於天幕上。二幕一景,在諾爾瑪寢宮密室中,兩個可愛的孩子在形狀體量如盾牌、月亮般的壁龕裡熟睡,長長的白色床單拖墜在地面,仿佛連接母腹的一條臍帶。這種象征手法貫穿始終。諾爾瑪選擇犧牲,即將走向火刑祭壇時,天空漂浮著血色的雲朵,一輪銀色圓月也變成一團紅色火球﹔烈火光焰熔化了仇恨與憤怒,相愛戀人從容赴死,靈魂飛向了天國。

音樂,從著名的交響序曲一開始就引人入勝。在美感與情感交織中,音樂不斷深化、強化著藝術的魅力。雷納托·帕倫波讓《諾爾瑪》煥發新的生命華彩,在他神奇小棍的點撥下,深圳交響樂團表現出色,超出了預期。

全劇主演陣容,兩個旦角最出彩。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拉凱萊·斯坦尼西,身姿秀挺容顏姣好,聲線味道酷肖瑪麗亞·卡拉斯,音色變化豐富多彩,強弱、明暗、剛柔、濃淡皆能收放有度。《聖潔女神》回腸蕩氣﹔《兩個寶寶睡著了》柔腸百轉﹔《父親,請憐惜我的孩子吧》肝腸寸斷。只是她花腔技巧略顯薄弱,若非經驗豐富的指揮家帶著樂隊保調托腔墊底彌合,可能就會出現“犬牙交錯”的狀況。

同代女中音最負盛名又最為活躍的索尼婭·加納西,將一個深陷情網無力自拔的少女,神氣活現在無比美妙的歌聲中。她的音色具有女中音裡難得的色澤,通透迷人。《神啊,保護我吧》《看吧,諾爾瑪》等,都完成得相當完整而流暢,風頭似也不輸諾爾瑪。

全劇所有重唱與合唱亦無不動人心弦,合唱《去戰斗!在高盧的森林裡》非常有質量。那晚留給全場聽眾印象最深的是諾爾瑪與阿達爾吉薩的二重唱《擁抱我吧》,女高音和女中音,兩條聲線縱橫交織,穿插重疊,她們的呼吸深淺、心律動向、振幅頻率,竟然達及高度契合、同步共振、渾然一體的境界,堪稱不可復制的現場。

“我寧肯舍棄一切,也要保住《諾爾瑪》。”意大利作曲家貝利尼對該作的重視與偏愛顯而易見。在中國、在北京,經典《諾爾瑪》重新煥發藝術的活力與魅力,引動了中國歌劇觀眾對“聖潔女神”的真誠熱愛與共鳴。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3日 20 版)

(責編:陳苑、許心怡)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